你是不是以為,古代改朝換代后,前朝的錢幣會立刻變成一堆廢銅爛鐵。
但現實更加有趣,一枚小小的銅錢,生命力可比創建它的王朝更加頑強。
明代文人姜紹書在《韻石齋筆談》里寫過:他小時候在市場上,居然能看到唐代的“開元通寶”和本朝“萬歷通寶”一起流通,奇也怪哉!
![]()
萬歷通寶小平(小字雙點通)三省2025拍賣:1265元
事實上,這些錢幣的命運各不相同。之前說過古人有“藏錢”的習慣,尤其是碰到天災戰亂,挖個坑埋點土,數個一二三四五,大量錢幣都被埋入地下。
因此新王朝剛建立時,往往經濟千瘡百孔,缺銅缺鐵啥都缺!
如果新政權急于推行新錢,徹底廢除舊錢,很可能會導致市場混亂。所以更常見的做法是循序漸進。
就像新中國后,銀元也繼續流通了一段時間。但古代的情況更復雜,由于經濟遠沒有現代那么活躍,前朝的錢繼續用也無妨。
![]()
西漢五銖合背 泓盛2023拍賣:1725元
漢武帝時期開始鑄造的“五銖錢”,居然從漢朝一直用到唐朝初年,流通了700多年。
這期間王朝更替如走馬燈,各方勢力殺得昏天黑地,但五銖錢在市場上的地位卻一直難以撼動。
就算有新王朝,鑄造新錢也大多照著五銖的樣式,這樣才能更快速的在民間流通。所以除了五銖之外的其他品種,因為“流通不暢”,往往成了現代收藏的珍品。
五銖錢成功的關鍵在于大小適中、重量合理,而且設計上加了外郭保護錢文,不易磨損。這種穩定性讓它贏得了商民的信任,當然也有很多私鑄的“惡錢”,便在時光中被淘汰。
![]()
開元通寶背粟特文(修補)嘉德2023拍賣:5750元
唐朝的“開元通寶”是另一個傳奇。它雖然不是年號錢(唐初李淵始鑄,和李隆基的開元沒關系),卻成為唐代200多年的核心貨幣。
更關鍵的是,它的生命力強得可怕,在唐亡后,開元通寶還流通了上千年。
不僅在本朝,其他西域國甚至更遠,都能發現開元通寶的影子。當然明代的永樂通寶更青出于藍,甚至在美洲也發現了。
明代學者董穀在其《碧里雜存》的“建文錢”條目下明確記錄:“我太祖皇帝鑄大中通寶與歷代錢兼行……” 這就明確說明,在老朱頒布命令之前,所有錢都是混用的!
![]()
熙寧通寶折三鐵母 嘉德2017拍賣:18400元
宋代之后就更有意思了,每個皇帝幾乎都會鑄造新錢,年號不停變換,但錢的大小和重量基本還是比較穩定的。
對老百姓來說,年號不過像是錢幣的“版次”,只要重量足、成色好,哪朝哪代的并不重要。
所以宋錢一直比較受歡迎,各種“元豐通寶”、“熙寧通寶”都是硬通貨。一路流通到遼金元乃至后面朝代。
而且因為鑄造量實在太大,現代也會出現一個有趣現象。那就是挖到遼金窖藏有宋錢,挖到明清窖藏也有宋錢,甚至民國窖藏都會出現宋錢(這個可能是收藏)。
無處不在,說得就是宋錢!
![]()
崇禎跑馬 保利2025拍賣:1380元
當然,并不是說所有前朝錢幣,都會流向后續朝代,其中也有很多被融掉鑄新錢或者被埋藏起來。
但老百姓有時候真的不看上面的字,因為很多都不識字(尤其是清代文盲率非常高),所以他們只看重量成色!
這就出現了一個現象,古代的普通人,在地里挖出來前朝錢幣,拿到市場就能直接花,這在現代是不可想象的。
清朝入關后的做法也很實際,先是允許明朝錢幣繼續流通,特別是崇禎錢。
等到統治穩固后,才逐步回收舊錢,兌換成新鑄的銅錢。但即便下了禁令,執行起來也困難重重,因為市面上的古錢實在太多了。
![]()
康熙通寶地方滿漢大臺 泓盛2025拍賣:9775元
康熙年間,大臣徐乾學就上書建議,不如讓古錢和今錢一起流通,這個務實的主張得到了皇帝的認可。
不過當時白銀的地位更高,銅錢的購買力到了后期越來越低。
但怎么樣都比紙幣好,從宋代的“交子”到元明清的“寶鈔”,都發生過惡性通貨膨脹。
這些小銅錢,或許曾在漢代的市集、唐代的客棧、宋代的勾欄、明清的米鋪之間流轉,見證了一個個王朝的興衰,卻比任何王朝都活得長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