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A股早盤,市場上演了一出“冰與火之歌”。一邊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熱門賽道集體重挫,科創50指數跌幅一度超4%,創業板50指數殺跌3%;另一邊卻是紅利、券商、微盤股逆勢拉升,盤面甚至呈現“漲多跌少”的格局。這種風格突變不僅讓投資者措手不及,更引發了對市場邏輯切換的廣泛討論。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資金集體“用腳投票”熱門賽道?后市又將如何演繹?
![]()
一、盤面直擊:熱門賽道遇冷,防御板塊接棒
早盤開盤后,此前備受追捧的科技與新能源板塊率先“跳水”。半導體、電池、AI眼鏡等細分領域跌幅居前,直接拖累指數表現——創業板指一度跌超3%,深成指跌超1.6%,就連承載科技成長預期的科創50指數,跌幅也一度突破4%。
資金流出的效應還傳導至港股市場,恒生科技指數跌幅達2%,恒指亦一度跌近1%,可見此次調整并非A股獨立行情。
與熱門賽道的低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防御性與滯漲板塊扛起了“護盤”大旗。紅利板塊早盤上漲超1%,微盤股沖高超1%,券商板塊更是大漲1.4%,國信證券、錦龍股份、廣發證券等個股漲幅領跑。這種“此消彼長”的格局,讓A股在主要指數下跌的情況下,仍維持了“漲多跌少”的盤面,背后正是資金從高位向低位切換的清晰信號。
二、三大原因揭秘:市場風格突變的底層邏輯
此次A股風格“大換臉”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核心可歸結為外圍風險、估值壓力與美元走強三大變量。
1. 外圍不確定性升溫,AI泡沫擔憂抬頭
全球市場對人工智能領域的“狂熱”正在降溫。據美國數據提供商PitchBook統計,2025年以來AI初創公司已吸引1927億美元風險投資,全球風投超半數資金流入AI行業,美國該比例更是高達62.7%。
這種高度集中的投資引發了“泡沫質疑”。高盛CEO大衛·所羅門明確警告,投資者過度關注AI的潛在收益,卻忽視了風險,大量投入的資本可能無法獲得回報。疊加全球貿易摩擦持續加劇,外圍市場的不確定性直接傳導至A股科技板塊,壓制了資金的風險偏好。
2. 高估值觸發調整,資金開啟“高低切換”
部分熱門賽道股票的估值已處于歷史高位,甚至觸發了融資規則限制。以科創50指數為例,Wind數據顯示其市盈率(TTM)超過196倍,而同期紅利指數市盈率僅為7.53倍,兩者估值差距懸殊。
前期市場成交量過度集中在強勢股,當這些高估值股票出現調整時,資金自然從高位溢出,流向券商、紅利等滯漲板塊。畢竟今年以來,券商等本應受益于市場活躍的板塊長期低迷,估值優勢明顯,成為資金“避險”與“補漲”的雙重選擇。
3. 美元指數強勢反彈,壓制權益資產表現
美元指數近期持續拉升,10月9日晚突破99關口,這對全球權益資產而言并非積極信號。從驅動因素看,美聯儲主席及多位官員暗示“不急于快速降息”,疊加美國經濟數據好于預期,日元貶值預期增強,共同推動美元指數與美債收益率短期大幅反彈。
此外,歐盟委員會通過新一輪對俄制裁草案,涵蓋能源、金融與貿易限制,地緣風險升溫進一步降低了市場風險偏好。東海期貨分析指出,美元與美債收益率的反彈,正導致全球風險偏好整體降溫,A股也難以獨善其身。
三、后市展望:慢牛需盈利支撐,四條主線值得關注
面對早盤的劇烈調整,投資者最關心的莫過于“行情是否就此終結”。從機構觀點來看,當前市場調整更多是短期情緒與資金再平衡的結果,而非趨勢逆轉,但要實現持續慢牛,還需盈利端的支撐。
1、短期:調整是對前期上漲的“消化”
昨日A股大漲,本質是對長假期間利好事件的“一次性反應”,疊加融資資金回補500多億元,推動指數快速沖高。但這種爆發式上漲后,市場本身就存在調整需求,類似2023年十一后的行情節奏。因此,10月10日的調整可視為對前期漲幅的消化,屬于正常的市場波動。
2、中期:四條宏觀主線主導方向
中信建投證券指出,10月全球宏觀交易需把握四條核心主線:一是美國政府“停擺”風險的演變;二是日本新首相的政策調整對全球資本流動的影響;三是我國即將召開的重磅會議,可能釋放新的政策信號;四是我國貿易格局重塑、人民幣國際化推進與AI產業建設的長期機遇。
不過該券商也提醒,當前全球產業發展與經濟形勢復雜,需警惕海外經濟波動、金融穩定、地緣局勢等潛在風險,這些因素可能加劇市場波動。
3、風格:牛市主升期或現“擴散補漲”
華西證券在研報中回顧A股歷史行情發現,牛市一旦確立優勢風格,通常有2-3年的占優窗口期,但主升階段可能出現短暫風格切換,本質是“行情擴散補漲”。例如2007年上半年“大盤/周期→小盤/科技”、2014年四季度“小盤/科技→大盤/金融”的切換,持續時間分別為6個月與3個月,且切換后前期主導風格仍可能再次強化。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當前網絡信息傳播速度加快,資產重估速度也隨之提升,這可能導致風格切換更快、更劇烈,投資者需更靈活地調整持倉結構。
四、結語
10月10日A股早盤的“大變臉”,是外圍風險、估值壓力與美元走強共同作用的結果,也是資金從高估值熱門賽道向低估值滯漲板塊切換的必然。對于投資者而言,不必因短期調整過度恐慌,也不能忽視估值與外圍環境的變化。后續需重點關注盈利數據、政策信號與美元走勢,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圍繞機構提示的四條宏觀主線布局,才能在風格切換的市場中把握機會。
我幫你整理了一份10月A股市場核心變量跟蹤表,包含美元指數、主要指數估值、政策事件等關鍵信息,方便你實時把握市場動態,僅供參考。
![]()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本文僅為觀點輸出,不作為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