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危險了!”這是很多媒體這兩天的標題,從這六個字可以看出來:宗馥莉和娃哈哈的日子都不好過。
![]()
自從宗老爺子去世后,娃哈哈的內部風波就沒消停過,這也再次驗證了一個道理:家和才能萬事興。
昨晚刷到“知情人士稱宗馥莉正常上班”的熱搜,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是在回應“被帶走”的傳言。但宗馥莉沒被帶走,不代表娃哈哈的日子好過。
![]()
![]()
包括《第一財經》《南風窗》在內的官媒,都在以《宗馥莉,危險》為題,對宗馥莉率領的娃哈哈正遭遇的怒濤暗涌進行報道,可見這攤子事兒有多棘手。
10月剛開頭,宗馥莉手下的關鍵人物嚴學峰就因涉嫌違紀被查,這無疑是給本就動蕩的管理層再補一刀。
更早些時候,她想把喊了幾十年的“娃哈哈”換成“娃小宗”,直接捅了馬蜂窩:消費者覺得沒了情懷,經銷商更是犯愁,有重慶經銷商直言“可能不再代理”,連官方旗艦店的銷售額都腰斬了,粉絲掉了十萬多。
這還不算完,國資持股46%的娃哈哈,本就有多方力量牽扯,宗馥莉急著“去宗慶后化”的改革,更像讓巨獸陷進了沼澤。
之前她想把“娃哈哈”商標轉到自己公司被國資叫停,后來又關停親屬工廠、清退小經銷商,叔侄反目鬧得人盡皆知,好好的企業硬是搞出了“窩里斗”的架勢。再加上之前的“私生子事件”,一連串風波下來,娃哈哈這面老招牌晃得厲害。
其實這事兒往根兒上說,娃哈哈當前的危機本質是“人心失穩+改革失序”的疊加。不管是企業還是家庭,道理都一樣。
宗慶后在時,靠著“毛細血管式”的經銷商網絡把生意做起來,本質是攢足了人心;現在內部鬧分歧、外部失民心,日子自然難過。老輩常說“人心齊則昌,窩里斗則亡”,真是一點不假。
更值得琢磨的是代際傳承這回事。父輩打下的基業里,藏著優勢也可能埋著隱患。宗慶后時代的“分封制”管理,在當時或許管用,但到了宗馥莉接手時,想改就得顧及各方利益,硬來只會激化矛盾。
這就像家風傳承,好的底子能借力,埋下的雷早晚要爆,從來沒有憑空掉下來的順利。
中國社會的“人情”也在這兒體現得淋漓盡致。不是說要有靠山,而是你自己得爭氣、內部得團結。娃哈哈以前勢頭好,經銷商愿意跟著干,消費者愿意買單;現在天天雞飛狗跳,想幫的人都找不到臺階,躲還來不及。畢竟沒人愿意跟一個亂糟糟的攤子扯上關系。
娃哈哈的危機從來不是“改不改革”的問題,而是“怎么改”的智慧問題。企業不是孤立的商業體,而是多方利益的共同體。
宗馥莉需要跳出“改革者”的單一視角,明白“去宗慶后化”不是否定歷史,而是在傳承基礎上升級;國資、經銷商、消費者不是改革的阻力,而是需要協同的力量。當內部人心齊、外部信任足,改革才能從“沼澤困境”走向“穩步前行”。
還是開頭那句話,不管是辦企業還是過日子,“和”都是根本。企業里人心齊,才能扛住風浪;家庭里和睦,才能越過越順。所謂“家和萬事興”,從來不是一句空話。自己先把內部理順了,外部的助力才會來。要是內部先散了架,再大的家業也經不住折騰。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