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國慶中秋“雙節”疊加,8天長假為四川文旅市場注入強勁動力。10月9日,記者從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獲悉,假日期間全省以“錦繡天府·安逸四川”品牌為核心,聚焦高品質供給與高效能保障,全力激發文旅消費潛力、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文旅市場呈現供需兩旺、量質齊升、安全有序的繁榮態勢。
![]()
萬象宜賓天地迎來國慶客流高峰 曹洋 攝
![]()
經第三方大數據綜合測算,10月1日至8日,全省共接待游客4734.15萬人次,實現旅游消費總額384.01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同比分別增長8.32%和6.53%。全省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共接待群眾931.43萬人次,按可比口徑計算,同比增長31.1%。
文旅消費活力迸發——
國慶中秋期間,省內重點景區呈現火爆態勢。18家5A級旅游景區累計接待游客522.35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2.14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同比分別增長12.56%和8.38%。九寨溝景區連續7天單日接待達4.1萬人次,假期累計接待游客30.57萬人次,按可比口徑計算同比增長24.39%。峨眉山—樂山大佛、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青城山、海螺溝、安仁古鎮、閬中古城等熱門景區游客量持續高位運行。
綜合美團、攜程、去哪兒等平臺數據,四川文旅消費規模全國排名第四,夜間文旅消費同比增長18.2%,成都位居全國文旅消費目的地城市第二。省旅投集團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854.14萬元、同比增長4.09%,旗下景區營收同比增長33.06%、酒店營收同比增長13.37%。
新場景新業態受青睞——
各地圍繞“文旅+百業”“百業+文旅”,推出一批具有辨識度和吸引力的文旅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成都市推出 “錦遇良緣”“鳳求凰·天府崍禧”“浪漫三行詩”等“蓉城囍事”主題活動,將個人幸福和家國情懷編織成金秋最美風景線;發布秋季“村糖會”雙主題地圖,以“田園+潮玩”的方式呈現成都鄉村美景和特色消費活力。綿陽市蝴蝶谷景區舉辦頂級手游賽事,以“電競+山水”場景“破圈”,帶動當地餐飲、民宿增收超五成。廣元市劍門關景區引入“人體骨骼”助力登山機械設備,阿壩州小金縣開通直升機低空旅游項目,甘孜州推出“非遺研學+文創+節慶美食”項目,南充市閬中古城首創“文創即門票”旅游新模式,引爆游客參與體驗熱情。
與此同時,各地推出“跟著川超游四川”系列活動。資陽市發布“必吃、必住、必購、必游”四大榜單;涼山州打造“賽事+商圈+文旅”融合消費新場景,創新推出“票根清單”服務;攀枝花市推出一票聯動全城、全市多家商戶參與賽事的票根經濟專屬優惠活動;廣安市火熱開展“足見廣安·超級安逸”川超狂歡活動,打造鄧小平故里旅游區等10個重點景區川超創意打卡點和萬人祝福簽名墻;遂寧市舉辦“蜀里安逸·遂心遂意·樂購金秋”川超消費季。“因賽赴城、以賽興旅”成為假期最亮眼的文旅圖景,推動“游客流量”向“消費增量”轉化。
特色活動豐富多彩——
全省圍繞“國慶紅”邂逅“中秋月”舉辦群眾文化活動833場次,參與群眾達204萬人次,營造了濃厚的假日氛圍。樂山市樂山大佛景區推出“中外同唱·家國歡歌”萬人紅歌合唱活動,峨眉山景區創新推出無人機升國旗活動,傳遞愛國情懷。廣安市鄧小平故里旅游區持續舉辦公益觀影和“信仰之光”“烽火抗戰”等特色展覽,吸引游客緬懷瞻仰。全省納入統計的36家紅色旅游景區接待游客395.23萬人次,同比增長6.02%。德陽市以承辦央視2025年中秋晚會為契機,推出“跟著央視秋晚游德陽”系列主題活動。綿陽市江油市舉辦2025年四川省“萬人賞月誦中秋”集中展演活動,呈現一場古今輝映的群眾文化盛宴。雅安市推出多項“非遺+民俗”融合打造的文化視聽盛宴。達州市巴山大峽谷景區啟動金秋鉅惠消費季活動,自貢市舉辦方特“馴龍狂歡節”、“夜游釜溪”、雜技快閃等活動,內江市打造“甜城宴遇”美食節活動,提升假日文旅市場吸引力和消費帶動力。
演藝市場持續繁榮——
國慶中秋期間,全省舉辦營業性演出86場,吸引觀眾21萬人次,票房突破1億元,其中9場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帶動綜合消費5.8億元。成都市舉辦“蓉城之秋”國際音樂季,上海昆劇團全本《牡丹亭》在蓉城連演3天,現象級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在蓉連演6場,場場爆滿。宜賓市興文石海景區聯合藍海眾浪集團打造《石海長歌》《僰影尋蹤》《仙宴洞天》三大全新演藝項目,被央視《新聞聯播》關注報道。瀘州市“銀河左岸”音樂節推出“美酒+美食+文創”融合體驗,同步舉辦非遺互動、煙花秀、無人機表演活動,吸引游客20萬人次。“票根經濟”成為提振地方文旅經濟的強勁引擎。
文博旅游熱度不減——
國慶中秋期間,省內各大博物館推出豐富多彩的特色主題展覽,利用新技術新模式提升游覽體驗。德陽市三星堆博物館推出智能穿戴設備,讓游客近距離、沉浸式感受文物細節,接待游客18.4萬人次。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館舉辦“月滿華誕·幻游三國”主題文化活動,打造沉浸式互動體驗與多元業態組合的三國幻境美學空間,接待游客75.52萬人次,同比增長17.61%。杜甫草堂博物館圍繞“浣花好時節·金秋譜華章”主題,引入“數字人”杜甫與觀眾互動,接待游客同比增長58.81%。巴中市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劉伯堅紀念館、毛浴壩會議會址陳列館等推出“賡續紅色血脈·共慶盛世中華”系列主題宣教活動,吸引眾多市民和游客參觀。眉山市三蘇祠博物館打造“青春版”東坡文化體驗空間,活化傳統文化,提升文博場館吸引力。
全媒體記者 王鈺
來源 | 消費質量報
編輯 | 李星彤
校對 | 聶行
責編 | 張可、郭劍夫
審核 | 開永麗
版權聲明 | 本文僅作分享之用。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