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中國聯通正式上線手機eSIM業務全國預約通道,截至10月9日預約人數已突破3.7萬大關,以 “聯通eSIM選擇更隨心” 為口號的服務預約頁面持續升溫。這一動作標志著國內手機eSIM商用進入倒計時。
![]()
用戶可通過中國聯通APP首頁的預約海報提交申請,或前往自有營業廳咨詢詳情,但需注意當前僅為預約登記階段,正式開通需等待后續通知。為推動技術普及,聯通同步啟動“eSIM 嘗鮮季”活動,投入專項補貼:購買國內首款eSIM 版“云智 AI Pad”可享立減600元起優惠,還贈送300GB全國流量年包;合約用戶更能通過存費送機等三種方式享受最高50%補貼。
此次預約與蘋果新品高度綁定,蘋果官網明確標注:中國大陸僅型號A3518的國行iPhone Air支持國內運營商eSIM。業界專家指出,中國聯通與蘋果的深度合作,將帶動手機廠商及運營商參與eSIM推廣,加速產業變革。
目前,其他運營商也加速布局,中國電信表示eSIM手機業務已全面準備就緒,中國移動也開啟了eSIM業務預約。
9月下旬,中國移動的 eSIM 業務預約界面已經上線,用戶登錄后即可進行預約。預約頁面顯示,中國移動eSIM業務已準備就緒,預計近期獲得工業和信息化部商用試驗的正式批復后,將很快向用戶開放。
值得注意的是,預約詳情頁面也給出了eSIM的安全說明,在完成eSIM號碼開戶后,需在72小時內完成卡數據的下載,否則無法正常使用。如果同一部eSIM終端在業務辦理成功后未完成卡數據下載,則無法再次辦理新業務,需確保同一部eSIM終端的所有卡數據均完成下載。
eSIM通過嵌入式芯片實現號碼數據寫入,無需物理卡槽即可提供通話、流量等服務,使終端設備在防水性、機身設計上更具優勢。中國聯通早在2018年便推出可穿戴設備eSIM服務,2025 年更聯合GSMA舉辦首屆eSIM專題展,更新5G終端技術規范,其自主研發的eSIM管理平臺已支持20余款終端接入。
此外,當前eSIM的“蘋果特例”現象,也揭示了監管與產業適配的階段性特征。蘋果之所以能成為首個突破口,既因其封閉生態提升了監管信任度,也得益于“線下核驗+空中寫卡”結合的安全方案,更源于其高端用戶群的市場吸引力。這種“沙盒試點”模式不僅為監管積累了實踐經驗,也為國產手機品牌后續接入提供了參照。隨著遠程實名認證技術的完善、運營商系統改造的完成,eSIM終將從“特例”走向“普惠”;而GSMA預測的2030年全球eSIM連接數達69億,更印證了這一趨勢的必然性。
![]()
透視PT展丨5G-A與AI深度融合如何重塑商業價值?
PT展觀察丨發展AI WAN:技術演進的必然選擇
工信部向中國移動頒發衛星移動通信業務經營許可
作者:梅雅鑫
責編/版式:王禹蓉
審校:王 濤 梅雅鑫
監制:劉啟誠
【通信世界新媒體矩陣】
央視頻 | 微軟MSN | 視頻號 | 微博 | 今日頭條 | 百家號 | 網易號 | 搜狐 | 騰訊新聞
新浪看點 | 雪球號 | 抖音 | 快手 | 愛奇藝 | 知乎 | 嗶哩嗶哩 | 咪咕視頻 | CSDN | 36氪
【新媒體團隊】
監制|劉啟誠
審校|王濤 梅雅鑫 張鵬
編輯|王禹蓉
視頻制作|蔣雅麗 黃楊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