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選城市,不只看風景,更看消費安全、商家誠信”
近日,一名女子與家人在廣東省連州市一家牛雜店吃飯,結賬時感覺價格偏高,核算發現總價與店內墻上價格表對不上。
10月7日,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情況通報》稱,經核查,該牛雜店經營場所內有公示商品銷售價目表,但未提前告知消費者國慶節期間價格上漲的情況,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有關條款規定。目前該局已責令其退回該消費者多付的價款50元,并處以罰款3500元的行政處罰。
![]()
圖源:澎湃新聞
首先須明確,明碼標價是經營者的法定義務。涉事店鋪結算時每串偷偷加一元,不僅是“未提前告知”的疏漏,更是對法律的公然漠視。這種明知故犯的行為,3500元罰款實屬應當,也給所有商家敲響一記警鐘——法律紅線碰不得,僥幸心理絕不可有。
公眾的憤怒,不僅源于商家惡意加價,更源于其囂張態度。消費者付錢后想拍視頻取證,店家竟當場拿筆涂改價目表。這不是認錯,而是明目張膽地毀滅證據。可店家忘了,涂改的價目表抹不掉亂收費的事實,強硬的態度也逃不過法律的追責。
店家敢如此肆無忌憚,或許是從未被較真舉報,或許是覺得“小金額沒人管”。這種心態,暴露的是對消費者權益和監管部門的雙重輕視。
更值得追問的是,店家稱“國慶期間整條街都漲價”,是否屬實?若只是借口,那是個體違法;若真如店家所說,便是行業亂象。無論哪種情況,都讓人質疑,監管部門此前為何毫無察覺?是日常排查不到位,還是接到投訴未重視?
此次,監管部門雖“舉一反三”排查全市,但更該反思,為何非要等事件曝光,才啟動全面整治?日常監管的“探頭”能不能更靈敏些?
現如今,各地都在拼文旅、搶游客,可這家牛雜店的一頓飯,很可能讓消費者對連州印象大打折扣。游客來感受市井煙火,卻遭遇亂收費和消極對待,回去后大概率會吐槽“連州宰客”。這種負面評價,對當地正面宣傳具有破壞力,修復起來很難。畢竟,游客選城市,不只看風景,更看消費安全、商家誠信。
要讓消費環境安心、城市形象亮眼,需商家守法律底線、誠信經營;需監管部門主動作為、日常嚴管;更需消費者敢維權、會維權,讓亂收費商家無處遁形。只有這樣,公眾出門吃飯才能放心,城市口碑才能真正立住、傳開。
(黃河評論信箱:zghhpl@163.com)
![]()
編輯:韓靜
二審:王亞平
三審:王長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