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海波
首發 |公眾號云海觀星
【云海觀星】—— 云海無界看天下,觀星有方新視界。財經·互聯網·AI·科技,做您數字時代的引路人。點擊關注不迷路
今年國慶節,“雞排哥”成了最忙的人。
忙到什么程度?
“央視網”報道,10月3號晚上,已經10點了,暮色沉重,忙碌的人們都已經回家休息了,即使是出來游玩的人,也已經散場,可是雞排哥,還在工作。
正準備收攤回家,卻被一群人簇擁著,要求合影拍照。
即使是買一塊6塊錢的雞排,顧客依然高喊著,“雞排哥別走,求你了,能和我合個影嗎?”
雖然累到癱軟,雞排哥還是盡量滿足顧客的要求。
![]()
可就是拍照,他原本是主角,卻在眾人的擁簇之下,一度被擠到了墻邊。
在滿足了多位顧客的合影要求后,“雞排哥”好不容易掙脫了包圍,無奈地表示:“何必要那樣擠啊,我真搞不懂了,我擠在那個地方,是一點空氣都沒有了,我人都要窒息掉了。本來拍照是非常順利的,但是就非要這樣擠,我說話都說不出來了。”
很難想象,一個那么有耐心、那么詼諧幽默有文采的一個攤主,被“整瘋”到幾乎要自閉!
雞排哥的走紅,既離不開自身對這份工作的堅持和對顧客的熱情,也離不開網絡自媒體的宣傳。
正因為有人將其風趣幽默的碎碎念和夸張的表情發到了網上,一時間被熱議,上了熱搜。
于是,很多人千里迢迢,慕名而來,人們想要的或許不是一塊6塊錢的雞排,而是一睹雞排哥的風采。
一個街邊小攤,能夠如此情緒飽滿而又“喋喋不休”的講述著手中的事,一塊雞排,好像是一部話劇,恰好擊中了現代年輕人的審美G點。
只不過,互聯網發展二十多年,我們一直沉迷在造神再推神的循環里,從來沒有一個人能活著走出這個魔咒。
我此前多次表達過這種觀點,包括曾經紅極一時的馬云,雷軍,甚至是董明珠。
這些人,是商界奇才,也是網絡民聲,行走的IP,在互聯網上有過濃墨重彩的一筆,可是如今,又有幾個人能夠全身而退呢?
就說最近的雷軍,年度演講依然激情澎湃,金句頻出,可是風評早已經變了。
評論區清一色的質疑,甚至有人將雷軍的演講技巧,表達成“雷氏營銷學”,還有人調侃,雷軍的“方程式”演講,已經沒有新鮮感了。
還有前陣子被人們熱議的“戰狼”吳京,很多人對他當年的作品和臺詞重新審議,網絡開始掀起對他的“討伐”。
當年“吃愛國飯”多香,如今的名聲就有多“臭”……
其實,吳京還是那個吳京,他只是放大了愛國主義的情緒,但是骨子里的硬漢情懷,從來都沒有變。
同樣的,雷軍并沒有變,馬云也沒有變——至少在網絡上的形象和人設,還是當年的模樣。
但是,網民的心態早已經發生了變化,大家不喜歡或許曝光自我情緒的網紅,更討厭真情流露的名人。
![]()
所以,被流量反噬,就成了網絡名人很難逃脫的緊箍咒。
普通人成名很難,但是塌房卻很容易,一句話,一個眼神,或許就夠了。
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一些普通人的故事被迅速放大,成為輿論焦點。剛開始的時候,所有人蜂擁而至,各種贊美。
可是隨著人們的審美疲勞,或者當事人另一面被發現,網友們就一邊倒的想去“推神”。
因“情緒價值飽滿”而火爆出圈的雞排哥,或許是這個長假的“最忙主理人”,但他出圈的背后,也藏著巨大的危機。
就像我們開頭所言,忙碌了一天的雞排哥,本來應該早點回去休息。可是卻被人拉著拍照,做表演,為了這些千里之外跑來蹭流量的人,能夠更近的看到雞排哥,然后蹭到流量。
6塊錢的雞排,本身沒有什么價值,畢竟,預制菜能給人什么驚艷感呢?
![]()
但是,如果買雞排還能和名人加班,和名人斗智斗勇,這本身就注定是一場災難。
雞排哥,從一個農村走出來,靠著隨時可能被城管沒收的流動車,一做就是好幾年。
他沒有顯赫的背景,也沒有家族的托舉,更沒有閃耀的光環。唯一一個政府送給的名氣,還是幫忙做推薦。
無論是千里赴江西的網友,還是高調推舉雞排哥的文旅,都把雞排哥當做了情緒的宣泄口。
文旅部門需要雞排哥的流量,重新喚醒公眾對于景德鎮的記憶,提高景德鎮的名氣和曝光量。
網友那么遠過去,顯然不單是為了一塊雞排,更多的還是情緒價值和獵奇,也有很多網紅過去,拿著設備懟著雞排哥的臉直播。
在一則采訪視頻中看到,一大群人把雞排哥圍了個水泄不通,每個人都想握手,都要合影。
僅僅是吃上雞排哥的一塊雞排,至少需要等待3小時以上……
太魔幻了。
只不過這場潑天的流量盛宴,能夠持續多久?這場失去理性的圍觀,又能帶來多大的價值?
流量是把雙刃劍,我們應該適可而止,尤其是官媒,更應該克制。
平臺和媒體出于流量考慮,往往將他們推上“神壇”,過度包裝、刻意渲染。
可是,熱度來的有多猛,去的就有多迅速。一切違背事物發展原理的熱搜,注定是一場短暫的狂歡。
當公眾的新鮮感過了,網絡的注意力轉移,所有的造神游戲,都將成為泡沫。當初捧得有多高,日后摔得就有多慘。
而一旦當事人出現一些瑕疵,甚至有一些做的不完美的地方,就會被拿出來無限放大,成為流量反噬的原體。
所以,放過雞排哥吧,倘若能將蜂擁而至的圍觀,轉變成細水長流的打卡點,甚至是文化的符號,才應該是大家該做的事。
從忙出痛苦面具,到被擠到“窒息”,一系列場景讓不少網友捏了把汗,紛紛喊話“請大家理性一些”“讓他休息一會吧”。
![]()
這也反映出雞排哥當下的窘況,以及理性網友們得擔憂。
真正地愛他,贊揚他,就該讓其能夠更加自如的做他擅長的事,比如做好一塊雞排,而不是成為一個演員。
我們需要精神偶像,支持任何勤勞致富的普通人,但我們不需要造神。
雞排哥的故事很正能量,很鼓舞人,成了這個國慶節最美的風景,但是請不要再玩造神、再推神的游戲。
聲明:圖片源于網絡,僅做分享使用,如侵權請聯系刪除。文章僅做分享交流,無任何商業目的和行為,如有不妥聯系刪除。云海觀星原創作品,轉載請聯系編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