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圖 | 《人生一世》劇照
01
問:
馮叔,我是一個年輕的創業者。時常聽一些前輩說,「做生意,謙虛的態度非常重要,別覺得自己在一個行業摸爬滾打了幾年,就在這個領域全知全能了。公司創始人一旦開始膨脹,那些他不能掌控的事情、他意想不到的風險,就會在某個時候突然將公司擊潰。」您覺得這個說法對嗎?您怎么看?
馮叔:
謙虛的態度當然是需要的。只不過,我覺得這個事兒可能也是有條件限制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
舉個例子。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剛開始創業時,肯定會有不服氣的那一面。對許多事情,會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與征服欲,想要改變,想要顛覆。這個時候,難免就會顯得不怎么謙虛。
有句俗話叫「背著手撒尿——就是不扶(服)」,說的就是這種狀態。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們剛從海南到北京做房地產的時候,曾經看上過北三環附近的一塊地。那兒的地理位置非常好,歸一家事業單位所有。我們開車路過的時候,就停下來看,想征服它。之后我們還和這家單位簽了一份協議,派了一個工作組過去。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都很激動,總想把這個事搞定。當時遇到的阻力很大。但是阻力越大,我們就越想把這塊地拿下來,把這個事做成。但是到最后我們也沒能成功,還是放棄了。
在那個年齡段,我們也曾經不那么謙虛,不服輸過。
往往是人到中年以后,認識到自己能掌控、可以預期的東西很有限,開始認為謙虛謹慎是美德,任何時候自己都不應該膨脹。
到了我現在這個年紀,別說謙虛,說話的欲望都會降低。和以前相比,我現在說話要少很多了。
前一陣子我和一個朋友一塊兒吃飯。他突然對我說,「感覺你最近話好像有點多,說那么多話有什么用呢?」
我回答說,「說話有什么用?就和呼吸、放屁一樣,證明我還活著。一個人,如果不呼吸、不說話、不放屁,那他就沒有活著。既然活著,就會呼吸、放屁,就會說話。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你感受到了我在呼吸,感受到了我放屁的氣息,聽到了我說的話,說明你也活著。也就是說,我的這些行為,一方面證明我活著,同時也證明別人活著。」
朋友就接著開玩笑說,「那咱們還是少證明一點,別證明那么多。」
講這個故事,我想說的是,人在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背景時,對自己的認知是不一樣的。
二十多歲的時候,往往會有股子不服輸的勁。但是,到了今天,我周圍很多同齡的朋友都常說一句話,「不做勉強之事」。
有一次,我和幾個老朋友在一塊兒聊天,也談到了創業這幾十年的一些經歷和感悟。
一個朋友說,「我二十多歲開始創業,折騰幾十年,六十多歲,到了退休的年紀,也一定要收好場。開場容易收場難,所以還得繼續謙虛謹慎,戒驕戒躁。」
謙虛謹慎,不勉強自己,不為難別人。這是我們現在的一個狀態。但這未必會是一個二十多歲剛開始創業的年輕人的狀態。
02
問:
有時候,我也會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創業。也想請教您,您覺得應該有什么樣的素質,才可以去創業,或者說什么樣的人創業比較容易取得成功?
馮叔:
一般來說,創業者中,這三類人往往做得不錯。
第一種是極端喜歡一件事,而外部條件有所欠缺,于是自己去做。
比如琉璃工房的楊惠姍,她本來是一名演員,她先生是導演。可是她就是喜歡琉璃,甚至別人做的都沒她做的好,于是她就干脆自己做。
類似的創業者很多,有人喜歡寫軟件,有人喜歡炒菜,等等,因為極端的愛好,然后走上了創業的道路。
第二種是因為有一個使命和愿景,為了實現這個使命與愿景,然后去創業的。
比如馬斯克,非要把人弄到火星上去,讓我們人類去火星變得不困難,這是他的使命。馬云說,「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是他創業之初就有的使命感。
當然,相比馬斯克與馬云的這種宏大使命感,也會有一些小使命,比如我認識一個醫藥公司的老板,他就是想攻克一種疾病,想讓治療這種疾病變得容易且便宜。
那么,什么叫使命?使命就是做這件事的發心和理由,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有了發心之后,它就會推送著自己去為之行動。
要想「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那就得去專門做一個商業模式,來改變商業的基礎設施。要攻克一種疾病,就得不停地研究藥物。
第三類創業者,是把創業當成技術活。
這類人就是所謂的創業「老司機」,他們很可能長期在大公司里做管理或者做投資,收入很好,也看過了很多的創業,生活沒什么太大壓力,然后拿點錢出來做一個事情。
我認識一個牛排店的老板,他曾經在國外待了很多年,很喜歡吃牛排,回到北京以后,就開了家牛排店。當然,他自己有別的工作,收入也很高。他很懂得怎么去架構團隊,怎么找到好的大廚,怎么去找到合適的店面,怎么去裝修,等等,他是熟手。對他來說,創業是個手藝活。
一般來說,創業難的是找錢,找合伙人,找到好的商業模式。這些都齊備了,創業才能比較好地走上軌道。對「老司機」而言,這些都相對容易一些。因為把創業當做手藝活,他們就不害怕創業,而且多數時候都能做得好。
我有一個朋友,早年間也是做房地產。然后有一陣他就不做生意了。后來因為一些原因,他又出來創業,拿上億的資金收購了一家企業,一兩年以后,又賣掉,賺一個多億,然后又歇著了。最近這兩年,他又開始創業。
我認識不少這樣的連續創業者,有一些每一個生意都做得很不錯,就是因為他們已經掌握了這中間的很多規律。
當然,不管是這三類里的哪一類,其實都是少數人。也就是說,可能大部分人都不適合創業。
創業首先是在做一個人生的冒險,要承擔很多責任和風險。而多數人其實更適合安穩的工作,按照自己的能力、興趣、居住地,去做一份自己勝任的工作,等掙到一定的錢了,再做點投資,這樣也挺好。但這和完全意義上的創業,是很不一樣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