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本該是世間最親密的羈絆,然而,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和孩子卻如同仇人一樣,見面就吵架,家里天天雞飛狗跳,父母對此很傷心“我辛辛苦苦把你養(yǎng)大,卻養(yǎng)了個仇人”。可他們卻沒意識到,正是自己的一些行為將深愛自己的孩子變成了痛恨自己的仇人。
![]()
朋友就成長在這樣的一個家庭中,從小到大只要考不到第一名就被父母打一頓。他們不允許孩子有不同意見,只要她敢頂嘴,馬上大耳光就扇過來。朋友說,雖然她一直是年級第一,但是她在學校從來不敢抬頭,因為自己身上總是有傷,夏天只能穿長褲長袖,同學們背地都叫她“死讀書的怪人”。高考時,她放棄了985,選了一個離家最遠的學校,工作后幾年都不愿意回一次家。她和我說“家,是她最痛苦的回憶”。
托馬斯·戈登博士將孩子疏遠父母的現(xiàn)象稱之為:孩子們會開除他們的父母。而以下這4種家庭中長大孩子,最容易開除父母。
![]()
偏心的家庭:失衡的愛是滋生怨恨的根
脫口秀演員Echo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中,她的二姐在14歲時,因無法忍受重男輕女的父母,毅然選擇了離家出走,一人在外漂泊。
湖南衛(wèi)視《少年說》中,一位小女孩控訴父親偏心,希望父親能相信自己一次。面對女兒的哭訴,爸爸卻云淡風輕地說“她小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被過于寵愛和被人忽視的孩子是很容易被誤導的,他們經(jīng)常形成錯誤的人生觀。”
兩歲左右,孩子就能開始對外界有明顯的感知,當他每天看到父母將愛放在別人身上,就會有所比較,偏心就像一顆毒瘤,會侵蝕孩子和父母、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讓孩子內心充滿委屈和怨恨。
手心手背都是肉,無論孩子是優(yōu)秀還是平凡,都應該給予他們同樣的愛和尊重。公平是家庭和諧的基石,偏心是親子關系的裂痕。
![]()
喜歡控制孩子:以愛之名行束縛之實
高考理科“狀元”、北大本科、留美碩士王猛(化名)因為父母對自己的嚴格控制,在出國讀研后,拉黑了與父母所有的聯(lián)系方式,,從此,他不再主動聯(lián)系家人,也幾乎不回復任何信息。
看過這樣一則新聞,25歲朱某已為人父,老媽卻仍然喜歡管著他,終于有一天,因為媽媽催他早睡覺,朱某和媽媽大吵了一架,崩潰下的朱某選擇報警,并激動地大喊“我把我殺了”。
作為父母,不希望孩子走彎路,所以總喜歡幫孩子著想,為孩子規(guī)劃,從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到交什么朋友、選擇什么職業(yè),都要一一干涉,完全不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父母強烈的控制欲,只會讓孩子透不過氣,想要逃離父母,遠離家庭,甚至是走上歧途。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夢想,需要自己去探索和嘗試。父母也要學會將孩子從自己的生命中剝離出去,尊重孩子的獨立的思想和人格,鼓勵孩子追逐夢想,成為自己。
真正的愛是放手,讓孩子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自由飛翔,即使會摔倒、會犯錯,那也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寶貴的經(jīng)驗。
![]()
喜歡和別人比較:用他人的光環(huán)刺痛自己的孩子
在《親愛的小課桌》中,徐敬凱是一個非常敏感自卑的小男孩,每次被表揚,他的第一反應都是否定自己,因為媽媽覺得自己不夠好。徐敬凱的媽媽表示“我最喜歡拿他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了。”
《青少年藍皮書》做過一次關于“孩子最不喜歡家長說的幾句話”的調查。27.5萬個調查對象中,一半的孩子都選擇了“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父母總覺得比較會激發(fā)孩子的內驅力,恰恰相反,比較只會讓孩子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認為父母不愛自己,先出現(xiàn)自我厭惡,最后發(fā)展到厭惡父母。
每朵花都有自己綻放的節(jié)奏,不能因為別的花開得早、開得艷,就否定自己的價值。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學會欣賞孩子的優(yōu)點,多看到孩子的進步和變化,這才是孩子持續(xù)向前的動力。
![]()
不重視孩子隱私:摧毀信任的橋梁
小敏媽媽抱怨孩子現(xiàn)在長大了,對自己總是藏著掖著,什么事情都不讓自己知道。而小敏之所以不愿意告訴媽媽,就是因為媽媽太喜歡拿著自己的隱私到處講。
小敏說,小時候自己和媽媽講同學和朋友的事,轉身就會被媽媽告訴別的家長,后來朋友對自己意見特別大,什么事情都不讓自己知道了。而且媽媽還特別喜歡和別人講小敏的隱私,小時候尿床,長大后喜歡的明星,有一次媽媽竟然偷看了自己的日記,將自己暗戀別人的事情當笑話說了出去。小敏得知后,又羞又惱,她覺得自己的尊嚴被媽媽狠狠地踐踏了。從那以后,她對媽媽充滿了怨恨,原本親密的母女關系出現(xiàn)了巨大的裂痕。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自尊感是在孩子的成長中逐步建立的,如果長期被隱私侵犯,壓抑的憤怒和委屈會轉入潛意識里,容易造成叛逆和自卑。
當父母后,要學會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保護孩子的隱私。不和別人討論孩子,尤其是當著孩子的面。不要將孩子的隱私當趣事,到處說給別人聽,這是對孩子極大的不尊重。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后,父母更要學會尊重他,不偷看孩子的手機和日記,不亂翻孩子的東西,進屋要敲門......
尊重孩子的隱私,還給孩子隱私權,只有在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礎上,才能擁有健康的親子關系。
![]()
白巖松說:“為人父母要小心你的思想,語言,行動,因為這些會變成孩子的性格,也會變成他的命運。”
父母愛孩子,這無可厚非。然而當這種愛過了界,失了衡,就很容易將原本親密的親子關系變得疏遠糟糕,讓孩子離你越來越遠,甚至成為仇人。
平等的愛、足夠的自由、真誠的鼓勵和尊重,才能讓家庭成為孩子溫暖的港灣,而不是怨恨的源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