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曾說:“學書不學王羲之,終不成書家”,雖然王羲之并非“書法之祖”,但是他的水平極高,開辟秀逸之美,號稱“書圣”,千百年來,即使高手輩出,依舊無人超越他。
![]()
“南唐后主”李煜《書評》里面,也寫道:“善法書者,各得右軍之一體”,歷朝的書法名家,各得“王字”一種風貌,將其悟透且夸張化,以及適當改造,從而產(chǎn)生個人書風,踏入“尖峰”行列。
![]()
簡單來說,若把王羲之的筆法掌握,臨學諸家法帖,就能順藤摸瓜,快速上手,不過王羲之的筆法精悍,變化精微,唯有墨跡,才能堪透細節(jié),從中學到標準、精到的筆法。
![]()
可令人遺憾的是,王羲之距今久遠,傳世的精善墨稿,實在寥寥無幾,并且魏晉“尚韻”,多乘興創(chuàng)作,內(nèi)容簡短,同時高桌尚未盛行,多伏在案幾,或者一手執(zhí)筆,一手拿紙,無法撰寫長篇作品。
![]()
雖然“乘興之作”筆法精妙,意韻自然,但是技法不夠完備,不利于系統(tǒng)學習,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唐朝時期,朝廷命人,搜尋、帥選“王書”真跡,集成諸多的巨幅范本,比如《十七帖》、《圣教序》、《半截碑》等,
![]()
除了上述名作,當時還有一幅“神帖”,囊括5000字真跡,凝聚畢生精髓,揭露失傳的“筆法秘技”,遠遠超越《圣教序》,它就是《行書道德經(jīng)》。
此前一直秘藏,99%的人沒見過,近幾年公開,書壇為之轟動,這是王羲之唯一傳世的17米行書,選自《蘭亭序》、《圣教序》、《半截碑》,還有傳世手札等。
![]()
編撰的極其精細,字字考量,確認真?zhèn)沃螅罁?jù)筆法、構(gòu)勢等等,細致布局,前后銜接暢通、自然,相比《圣教序》短短千字,此帖費時更久,甚至癡迷“王書”的唐太宗,至死未見過。
![]()
卷內(nèi)共計4000多個異形字,和1000多個相同字,字字俊逸多姿、遒勁沖和,極具變化性,就拿“人”字舉例,這個字多次出現(xiàn),但是每次寫法不同,時而楷意偏重,筆畫凝厚平直。
![]()
比如“眾人皆有以”的人,勁力深沉,猶如刀削一般,帶有幾分峻整之氣,而“愚人之心”的人,則是瘦勁、舒展,結(jié)體險峭奇崛,左邊極短,右邊綿長、遒實,2者對比鮮明,凸顯了立體感,還有藝術(shù)妙趣。
![]()
這幅《行書道德經(jīng)》堪為“無價之寶”,不夸張的說,學習古人筆法,擁有此帖足矣,若把5000多字,每個細節(jié)掌握,算是筆法大成,日后無論是遍學諸家,還是自我創(chuàng)作,皆能得心應手。
![]()
而今,我們對王羲之《行書道德經(jīng)》,進行1:1超高清復刻,推出便攜經(jīng)折裝,全卷加入現(xiàn)代字注釋,幫助初學者識讀,非常適合臨摹與欣賞,與原作毫無二致,見此品如見原作,市面獨此一家,若您喜歡可點擊下方鏈接一觀。
作品為我店獨家版權(quán),侵權(quán)抄襲者必究!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