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毅率燕軍攻占了齊國多數(shù)地區(qū),僅有莒城、即墨兩座城池未被攻破。
![]()
樂毅指揮軍隊久攻不下,便下令解除圍攻,退軍到城外9里處修建軍事堡壘。下令:若城中有百姓外出,不要抓捕;如果有需要救濟的百姓,要及時救助;要讓百姓有業(yè)可操,有路可活。
三年以后,顴城、即墨兩城依舊未能攻破。
有人在燕昭王面前挑撥:樂毅將軍智勇過人,一口氣攻下齊國七十余座城池,現(xiàn)只剩下兩座城池,三年卻不能攻下。我聽說,現(xiàn)在齊國百姓人心已被燕軍收服,但樂毅將軍之所以遲遲不動手,是因為他想自立為王,但考慮到自己妻兒還在燕國,所以引而為發(fā),請大王早做準備。
![]()
燕昭王召集大臣辦了一場宴會。宴會時,拉出那位挑撥的大臣當面斥責:“當年燕國受齊國攻占大辱。本王即位以后,為壯大齊國,一雪前恥,咱們燕國咬緊牙關(guān),拿出巨資,建黃金臺,招集天下英才。誰能使燕國成功,我愿和他分享燕國大權(quán)。現(xiàn)在樂毅將軍為我們燕國大破齊國,幫助燕國報了舊仇,這是燕國的福氣。現(xiàn)在你卻來挑撥我和樂毅將軍的關(guān)系,居心叵測!”
于是燕昭王將挑撥者處死,用王后所用的服飾賞賜樂毅妻子,用王子的服飾賞賜給樂毅的兒子,并賜他們配備同等規(guī)格的車馬。下昭立樂毅為齊王。
樂毅惶恐不敢接受,一再拜謝,發(fā)誓以死效忠于燕王。世人都被君臣之間的信任、德義所感動,沒有人再敢算計。
不久,燕昭王去世了,他的兒子燕惠王順接王位。
燕惠王做太子的時候,就和樂毅有矛盾。齊國即墨城的新統(tǒng)帥田單就派人到燕國使用反間計。
在燕國的間諜就四處散步謠言說:樂毅和燕國新大王有矛盾,他現(xiàn)在以攻打齊國僅剩的兩座城為名,帶軍隊囤居在齊國圍而不攻,實際上就在等機會,在齊國稱王。齊國軍隊哪兒怕樂毅,只擔心齊國換其他大將來攻齊。
燕惠王果然中計,派大將騎劫取代樂毅為將。樂毅知道自己再也無法取得燕王信任,只好轉(zhuǎn)而投奔趙國。
燕軍將士紛紛惋惜、憤憤不平,士氣受到瓦解,內(nèi)部不和。
上信任下、下信任上,上下一心、上下同欲,是團隊作戰(zhàn)力的根基。一旦產(chǎn)生信任危機,每個角色便只考慮自身利益得失,人心便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