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特殊現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為什么其他名將基本沒爭議,反而是韓信爭議最大?
以秦始皇統一中國為界線劃分封建社會,之前是貴族政治,之后是官僚政治。
秦之前的夏商周是貴族政治,普通人連字都不認識,很難成為名將,雖然也有目不識丁的將領,很難成為全面的名將,只有理論和實踐合二為一,才是真正的名將。
中國古代的軍事體系構建于姜子牙、孫武、吳起等名將,到戰國時期,就有很多軍事著作流傳下來,比如《孫子兵法》、《司馬法》、《尉繚子》、《吳子》等等。
戰國時期能夠讀上兵法,并且有機會帶兵打仗的,清一色出身貴族,像戰國四大名將都是出身貴族,還包括孫武、孫臏、吳起、尉繚等等。
戰國時期的戰爭,就是貴族對貴族的戰爭,誰的能力強,誰就能打贏。
到了秦末漢初,其實與戰國時期差不多,秦始皇僅僅統一中國才15年就去世了,整個社會并沒有完全轉變過來,依然是戰國遺風。
韓信落魄卻要佩劍
![]()
從韓信的行為和作風來看,他就是出身貴族,韓信身材高大,這是基因的作用,貴族吃得好,只要基因不差,自然身材高大,就算基因差一點,也能通過聯姻來改進。
韓信喜歡佩劍,這同樣是貴族行為;韓信不從事生產勞動,哪怕餓死也不干,這還是貴族行為。
如果是普通的農民,根本就不可能天天佩劍,唯一的時間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
韓信打仗用到的謀略,都來自兵書的學習和自我吸收,他有這些軍事知識作鋪墊,再加上學習能力強,才能謀略百出,戰無不勝。
否則一個沒有任何軍事經驗的人,絕對不可能成為韓信那樣的兵仙,你沒有任何圍棋經驗,能成為九段高手嗎?
名將之所以成為名將,根本原因就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如果沒有實踐經驗,那就是紙上談兵,無論他的理論有深厚。
韓信打仗能贏,主要原因就是他有理論,然后學習能力強,其次就是對手太弱,雙方存在信息代差。
韓信有雙手卻不從事勞動
![]()
戰國時期的貴族與貴族打仗,是沒有信息代差,作戰雙方將領有可能都讀過《孫子兵法》,但是秦末漢初不一樣,那是一個混亂的年代,是農民和舊貴族起來造反的時期。
陳勝、吳廣也不是普通的農民,陳勝能說出“茍富貴,無相忘”的話,知道扶蘇是被胡亥害死的這種內幕消息,還能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樣的話,絕對不是普通農民。
那個時候的普通農民99%是文盲,不識字的,還有1%像劉邦家族這樣的不普通農民,有認字的機會,甚至劉邦不勞動,其家族也能生活。
韓信能被劉邦重用,那是因為韓信有軍事理論,有自己的想法,這樣的人不管有沒有實踐經驗,在當時就是人才了,已經是屬于極少數的1%之內的人。
秦統一天下之后,沒多少人會一直讀兵書了,天下都統一了,沒有戰爭了,讀兵書有什么用?誰會想到秦始皇一死,天下就大亂?
韓信的運氣特別好,在于他讀了不少兵書,然后就遇到天下大亂,他這樣的人天生就是為亂世而生的,如果是盛世,誰知道韓信是誰?盛世的話,韓信連個亭長都混不上,空有軍事才能是沒用的。
劉邦與韓信
![]()
劉邦對于重用韓信是持懷疑態度,夏侯嬰最先推薦韓信,劉邦沒有重用,蕭何逼著劉邦重用,劉邦才封韓信為大將,依然沒有重用。
因為打仗跟出謀劃策不一樣,打仗輸了,可能命都沒了,出謀劃策失誤一次,不至于丟命。
還定三秦之戰,劉邦采用韓信的謀略,然后自己率軍打仗,此戰韓信只是作為參謀使用的,沒用任何戰斗經驗記載。
彭城之戰依然沒有,直到張良在下邑建議劉邦重用三個人(韓信、彭越、英布),韓信才有領兵作戰的機會,第一次率軍作戰是京索之戰,韓信也不是主將,只是參與。
韓信作為主將是對魏作戰開始的,因為劉邦經過考察,認為韓信能夠獨當一面,這還包括張良給劉邦的信心。
韓信的對手是魏豹、夏說、陳馀、田廣、田橫、龍且等人,這些人沒一個懂兵法和謀略的,魏豹就是個平庸之人,盡管率軍攻下魏地二十多座城池,他的對手名字都沒有一個記載。
夏說僅僅在史書上出現了名字,沒有任何多余的記載。
很多人為了吹韓信的戰績,把陳馀都吹成名將了,陳馀這個人愛好儒學,跟張耳是好友,協助武臣攻克趙國二十多座城池,打敗過武臣的部將李良,除此之外,并沒有特別的能力,人家魏豹不也攻克魏國二十多座城池,況且陳馀攻克趙國也不是他獨自領兵,而是跟武臣一起作戰的。
韓信的對手特別弱
![]()
韓信攻齊是在犧牲酈食其的性命,在齊國毫無防備之下偷襲成功的,龍且算是韓信所有對手中能力最強的,但龍且只有勇猛沒有謀略,連曹參都打不贏。
韓信打仗慣用謀略,從不硬拼,攻魏是聲東擊西,攻趙是背水一戰,攻齊是偷襲獲勝,攻龍且是半渡而擊,以謀略作戰,打的是技能戰,而韓信的對手不能識別謀略,自然是輸。
韓信打仗更像是信息不對稱作戰,他懂兵法,有謀略,對手不懂這些,只知道硬拼,機械式地防守,但凡對手有一個懂謀略的,韓信這仗就很難打,李左車如果是陳馀的位置,韓信想打贏就要費很大的勁。
舉個例子,司馬懿與諸葛亮對戰,諸葛亮的謀略,大多數司馬懿能看出來,就能做相應的防守,無論諸葛亮用什么謀略,司馬懿就是不動,以消耗戰對付,根本就沒有辦法。
這是因為雙方的謀略水平相當,所以打仗不好看,變了消耗戰。
韓信只有在劉邦的平臺才能成功
![]()
再比如司馬懿斬孟達、平遼東,因為雙方主將能力差距巨大,謀略不在一個水平,所以司馬懿能夠謀略百出,這樣打仗就看起來很精彩,司馬懿不經通報,先斬后奏急行軍1200里打了孟達一個措手不及,司馬懿平遼東是聲東擊西,隱藏實力,直搗黃龍,一舉攻克。
韓信沒有遇到勢均力敵的對手,因為他站在劉邦的平臺上,那個時代最優秀的人才都在劉邦帳下,雖然垓下之戰韓信對戰項羽,但這個大戰謀略都是張良和陳平等人設計的,是劉邦身邊的智囊團促成的,韓信只是參與而已,到了這一步,項羽失敗只是時間問題。
在韓信的時代,軍事能力最強的是項羽,他是那個時代的天花板,要不是政治能力不如劉邦,項羽也不至于失敗。
秦末漢初的軍事能力排名:項羽最強,韓信次之,劉邦第三。
戰國時期,軍事能力最強的是白起,無論是戰爭規模,還是戰爭烈度,謀略水平,白起都不差,戰國四大名將中,白起跟李牧差不多水平,王翦次之,廉頗真不行。
整個夏商周來說,姜子牙過于遙遠,不參與排名,其他的軍事能力排名:孫武最強,白起次之,吳起第三,李牧第四。
韓信這軍事能力在歷史上前十都排不進去
![]()
放眼整個中國歷史冷兵器時代,比韓信軍事能力強的人有這些:
孫武、白起、吳起、李牧、項羽、李靖、霍去病、岳飛、戚繼光、徐達。
老有人拿兵仙說事,兵仙這個名號是明朝一個不知名的文學家茅坤評的,韓信同時代甚至后世除了這個茅坤之外,沒人稱韓信為兵仙,直到網絡時代興起,韓信仿佛真的成仙了。
里面最值得一說的就是李靖,李靖無論是謀略,還是戰役,還是功績,全面超越了韓信,他是跟韓信打仗風格最接近的人,沒有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