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春末,西安的玉蘭花剛落盡,70歲的楊阿姨卻在衛生間發現了異常——每次小便后,內褲上總會滲出幾點淡紅色血漬。起初她以為是“年紀大了上火”,可這抹血色持續了半年,終于在7月逼著她走進西安市第九醫院。
HPV篩查、陰道鏡活檢……一系列檢查后,病理報告上的“宮頸非角化型鱗狀細胞癌”像塊石頭砸下來。為確認病情,她又趕到西安交大一附院,最終確診為“(宮頸)乳頭狀中分化鱗狀細胞癌”。醫生建議化療,看著同病房病友大把掉發、惡心嘔吐,楊阿姨咬咬牙:“治!”
![]()
可化療的副作用來得比想象中猛。放射性腸炎讓她腹痛如絞,腸鳴聲從早響到晚,一天跑十幾趟廁所,吃進去的飯還沒消化就瀉了出來。不到兩個月,她瘦得臉頰凹陷,走路都打晃。
“上了年紀,或許該試試溫和的法子。”朋友的話點醒了她。戴著老花鏡,她在手機上刷抗癌視頻,直到看到河北穆女士——同樣患宮頸癌,經歷過手術和化療,如今8年過去,面色紅潤地分享著退休生活。楊阿姨盯著屏幕里那抹笑容,突然覺得:“或許我也能有另一種可能。”
2024年9月30日,秋雨綿綿。楊阿姨攥著一沓檢查報告,獨自登上開往鄭州的列車。診室里,她腳步虛浮得像踩在棉花上,袁院長起身扶她坐下,仔細把脈、看舌苔,逐一問清癥狀。
![]()
20天后,楊阿姨給醫生發微信:“腸炎好多了,能吃點熱飯,夜里也能睡整覺,身上有勁了。”從那天起,她開始自己煎中藥——砂鍋里的水咕嘟作響,藥香漫進客廳,成了她生活里最踏實的儀式。
2025年1月9日,楊阿姨腳步輕快地走進診室,臉上帶著藏不住的笑:“現在跟正常人差不多,鄰居說我氣色好多了,吃飯香、睡覺沉。”袁院長翻著她的舌苔記錄,笑著調整藥方,又叮囑了幾句春秋調方的注意事項。
這個冬天,楊阿姨跟著老姐妹去海南過年。行李箱里最沉的不是花哨的衣裳,是分裝好的中藥包——她把“安全感”塞進行囊,也把對生活的期待一并打包。
![]()
5月22日,診室里飄著淡淡的艾草香。楊阿姨面色紅潤,眼里閃著光:“五一跟老姐妹爬老君山,我登頂了!隊里就仨人上去,我是其中一個!”她掰著手指笑,“70多歲還能爬上去,厲害不?”袁院長也跟著樂:“您這狀態,再爬十座山都沒問題!”
臨走前,楊阿姨認真記下袁院長的叮囑:“每年春秋兩季來調方子,別嫌麻煩。”
從便血時的惶惑,到化療后的虛弱,再到如今能登頂老君山的硬朗,楊阿姨的故事里沒有“奇跡”,只有一碗碗按時熬煮的中藥,一次次耐心的問診,和重新燃起的“好好活著”的念頭。
![]()
抗癌或許從不是與疾病的死磕,而是學著在脆弱時伸出手——伸向信任的醫生,伸向能讓自己松快的生活。就像楊阿姨說的:“現在啊,我就是想好好吃飯、好好走路,再爬幾座山,多看看日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