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丑書”大師都是書法大家,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清楚為什么會有“丑書”,書法為什么會被認為“丑”。
![]()
書法是以文字為唯一載體的藝術創作,文字是表意的抽象符號,雖然出自自然事物,但是經過多次演變已經很難從自然事物中找到直接的參照,已經成為完全獨立、系統的抽象符號,這就注定了書法的藝術美具有很強的抽象性,一個抽象藝術為什么會有美丑之辯?
![]()
國人的務實基因影響了對抽象藝術的理解,對于抽象的東西往往要尋找具象的參照,對于書法則習慣比照日常所見,比如建筑物、印刷體、美術體等等。
![]()
可以發現當今的“丑書”大多是不夠規范秀美的作品,就是因為當今書法不再拘束于俊秀,更主動背離規范。這是遵循藝術發展的基本規律,但是因為不同于人們的審美參照所以被認為是“丑書”。
![]()
科技取代了書法的實用性,書法只能向著純藝術的方向發展,更為強調個性化和創新性,在這樣的大環境驅使下,突破傳統束縛就成為當今書法破繭重生的不二選擇。
![]()
“丑書”的出現可以認為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并且引領這股時潮的大多是已經聲名顯赫的書壇大家。
![]()
任何一個行業想要發展,都必須要打破傳統的規范和束縛,并且是由行業的領軍人物去打破,因為這些人已經深刻理解傳統的規范,所以知道傳統規范當中的弊端和不足,才能夠在深植傳統的基礎上進行探索,讓行業得以拓展并不偏離正軌。
![]()
當今的“丑書”大師都曾在傳統書法領域造詣頗深,贏得了一定的書壇地位,他們對傳統書法的認知和理解獨特且深刻,并且得到業內人士的認可,所以他們的探索才能夠引發深刻的思考。
![]()
真正的、有價值的突破,必然建立在深刻傳承的基石之上。藝術的創新,絕非空中樓閣,它需要創新者首先成為傳統的“知情人”與“繼承人”。
![]()
那些后來創作出被視為“丑書”的作品的大家們,無一不是在傳統法帖中浸淫數十年,對楷則之精嚴、行草之流變有著深切體悟與高超掌控力的能手。
![]()
唯其“入古”極深,他們才真正洞悉傳統規范體系內部的精微與局限,明了其中哪些表現力已被充分發掘,哪些情感維度尚待開墾。
![]()
正是這種深植于傳統的“底氣”,賦予了他們的探索以明確的問題意識和清晰的方向感,使其“破壞”有所本,“創造”有所歸。
![]()
這恰如孩童的涂鴉與大師畢加索晚期作品的表面相似性——前者是無意識的混亂,后者則是歷經極度嚴謹的寫實訓練后,向著原始、本質與自由意志的自覺回歸,其間隔著整個藝術修養的汪洋。
![]()
書法大家們的“丑書”實驗,亦是其藝術生涯進入“衰年變法”階段的產物,是“絢爛之極,復歸平樸”的哲學體現,是“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至高境界。他們的“丑”,是理性駕馭下的感性奔放,是法度內化后的精神馳騁。
![]()
因此,這些“丑書”的制造者,因其在傳統領域的深厚造詣與公認地位,他們的探索行為本身就具有一種權威的示范效應與深刻的啟發性。
![]()
書法的邊界究竟何在?其現代性轉化的可能路徑有哪些?審美價值是否只能維系于單一的“優美”范式?這些關系書法未來發展的核心問題,需要十大書壇的領軍人物用實際行動去回答。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