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熱搜里的童年:2 歲爆紅與 “全民顏值守護”
“這張臉千萬別整容!”2015 年《羋月傳》開播后,飾演小羋月的劉楚恬憑一雙靈動杏眼、軟萌神態圈粉無數,# 禁止劉楚恬整容 #話題閱讀量瞬間破 10 億。
彼時 5 歲的她,早已是廣告圈的 “頂流萌娃”——2 歲拿下《明星寶貝》冠軍后,單支廣告片酬達六位數,5 歲手握 8 個合約,一年賺夠百萬,外媒甚至稱她為 “全球最年輕美女”。
但鮮有人知,這個福建泉州普通家庭的女孩,出道純屬偶然。父母最初只是在社交平臺分享她的成長日常,卻意外被節目組發掘。
即便走紅,她仍按時上幼兒園,媽媽在社交賬號記錄的多是她啃雞腿、玩泥巴的日常,而非刻意擺拍的明星范兒。這種 “不消費童年” 的態度,為后來的 “雪藏” 埋下伏筆。
![]()
二、逆流而上的選擇:當父母按下 “暫停鍵”
2016 年起,找劉楚恬拍戲的邀約最多時一天達 3 個,但她的父母推掉了 90%,理由很簡單:“讀書比上熱搜重要”。
這份清醒在 2021 年迎來考驗 —— 小升初時她的成績掉到 59 分,父母當即徹底停掉所有工作,全家重心轉向學業。
“雪藏” 背后是殘酷的對比:同期童星忙著趕通告、拍網劇時,劉楚恬在書桌前補數學題;別人在直播間帶貨時,她跟著老師練書法。
![]()
媽媽在社交平臺更新的動態,從廣告花絮變成了 “錯題本訂正”“滑雪摔破膝蓋” 的日常,刻意弱化 “顏值標簽”。
有網友惋惜 “可惜了好資源”,但父母的回應藏在細節里:給她買多肉讓她學習養護,通過 “養活半年獎 20 元” 教她責任與耐心;帶她體驗泉州非遺簪花,讓傳統文化扎根成長。
![]()
三、16 歲現狀:褪去濾鏡的 “滿分少女”
2025 年,16 歲的劉楚恬在社交平臺曬出高二生日照:短發清爽,校服合身,嬰兒肥褪去但眼神依舊清澈,被網友夸 “自然長開比童年更有書卷氣”。如今的她,活成了 “學業與熱愛平衡” 的范本:
- 校園里的優等生:在福建重點中學穩居年級前列,七門科目常拿滿分,晚自習趕作業、食堂搶飯的視頻里,完全看不出明星架子;
- 舞臺上的初心者:僅在假期接戲,2025 年特別出演《難哄》小桑稚,學生裝造型貼合角色,自然演技被贊 “沒長歪的童星”,海外平臺圈粉 200 萬;
![]()
生活中的行動派:從 2019 年演唱護海歌曲《Hello Blue》,到 2025 年參與凈灘活動,用公益替代 “顏值營銷”,還返鄉體驗簪花圍,成了泉州非遺的 “青春名片”。
采訪中她的話更顯通透:“顏值是加分項不是資本,表演和學業都要慢慢做。” 社交簽名 “慢慢來,反而更快”,恰是她成長軌跡的寫照。
![]()
四、破局童星困局:她的 “富養” 從來不是流量
劉楚恬的成長,戳破了童星圈的兩大陷阱:
1. 拒絕 “顏值透支”:比長相更穩的是根基
當不少童星靠整容維持鏡頭感、因顏值焦慮陷入內耗時,她的父母用 “雪藏” 護住了成長節奏。
正如網友所言:“我們當年禁止她整容,其實是怕急功近利毀了她;如今她自然長開,才懂最好的保養是按規律生長。”
![]()
2. 跳出 “流量綁架”:慢養比速成更長久
對比那些過早商業化、成年后星途盡毀的童星,劉楚恬的父母深諳 “成長規律”:5 歲時教她 “先做人后做明星”,11 歲為學業暫停工作,16 歲支持她兼顧興趣與公益。這種 “不追風口、夯實基礎” 的教育,讓她在褪去童年光環后,仍能靠實力站穩腳跟。
![]()
五、結語:最好的成長是 “不慌不忙”
從 2 歲爆紅時的全民守護,到父母狠心 “雪藏” 的爭議,再到 16 歲活成范本,劉楚恬的故事撕開了童星教育的真相:
真正的 “富養” 從不是流量堆砌的曝光,而是尊重成長規律的耐心;真正的 “星途” 也從不是年少成名的速成,而是厚積薄發的從容。
![]()
如今的她,既能在作業本上寫滿滿分,也能在鏡頭前綻放光芒;既懂非遺簪花的雅致,也知護海凈灘的責任。
這或許就是對當年全網 “禁止整容” 最好的回應 —— 比起守護一張臉,更該守護的是一顆不慌不忙、扎實生長的心。而這份清醒,恰恰是父母給她最珍貴的 “家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