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生每個邊上,都有風景美麗。」
◆ ◆ ◆
圖文原創:人生邊邊
歡迎轉載,謝絕抄襲
01
無形之手
打開手機,各種信息紛至沓來。
我們在網絡的世界里自由遨游,隨心所欲而又酣暢淋漓。
沒有多少人留意,網絡世界其實被各種算法主宰。
連同一頭扎進網絡世界的我們。
但是算法真的能算盡所有,包括在網絡世界遨游中的我們嗎?
也許能,也許不能。
《人類的算法》,戈舟講述的女主人公劉寧和算法之間,就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
02
晴天霹靂
背叛當然只能來自于馬龍,她的丈夫。
劉寧從不曾想過自己會遭遇背叛,馬龍那樣一個對什么都不太認真的人,有她已經足夠,怎么可能會背叛她呢。
她無法想象馬龍背著她和別的女人歡好的場景,那對于她來說太陌生,陌生到哪怕馬龍親口告訴她,也同樣感覺不真實。
彼時的她正值孕期,馬龍主動向她坦白所有,態度不以為意。
仿佛他說的是出門順手買瓶醬油之類的小事,不值一提。
仿佛他說的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道聽途說,和他們自己的小日子隔著十萬八千里。
事情的嚴峻性與馬龍不以為意的態度形成巨大的落差,晴天霹靂以云淡風輕的形式表現出來,劉寧瞬間不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是假。
恍惚中她竟以為一切都不太像是真的。
她被塞進嚴峻與不以為意的張力中,失去了正常感知的能力。
或許她被這當頭一棒打懵,頭腦中只能一片空白。
或許她僅僅是在保護自己,畢竟這種事情,感知越敏銳,心靈就越痛苦。
痛苦固然是痛苦,但空空洞洞的痛苦被剝了皮抽了筋,再不能凌虐她,也再不能被她認為是一種真實的痛苦。
也許可以無關痛癢,誰知道呢。
![]()
劉寧的肚子一天天變大,事態也逐漸平息。
她以為都過去了。
可她仍舊無從區別悲傷與不悲傷的界限究竟在哪里,情緒與情緒的邊界既像是被抻長了,又像是被壓縮了。
她會在前一秒莫名地笑,后一秒便可以無端的哭。
她將一切都歸咎為產后抑郁。
據說,這類疾病的發病率在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三十之間。
如此高的概率,真的能讓她長舒一口氣。
所有不堪的事實,因此變得正當起來。
沒什么大不了的,近三分之一的女人,和她的狀態一般無二。
她只是那么多那么多同款女性中的一個。
03
寒劉之越
埃及、開羅,胡夫金字塔,獅身人面像。
那些年,劉寧去過世界許多地方。
她的個性和思維方式在許多人眼里都不太像是一個中國人,許是如此,國際貿易這樣的工作對她才顯得格外適合。
公司主營紡織機械設備,最初她負責人資,后來轉去和外國人打交道。
一個又一個展會,從巴黎到杜塞爾多夫,從卡拉奇到開羅。
自動絡紗及傳送系統,洗漂機械,面料處理機,粗紗機,倍捻機。
研判潛在的進入者,上游供應商與下游買方的議價能力,替代品威脅……
一年之中,可能一半時間她都需要倒時差。
這對她而言并不是問題,包括很多人視為難關的口語,同樣難不倒她。
但她適應不了隨時發生的職場曖昧。
有意無意的試探彌漫在旅途,入住酒店后甚至有人會明目張膽主動出擊。
她學不會虛與委蛇,沒法輕描淡寫圓場,尷尬與劍拔弩張無可避免。
圈內人于是私下送給她一個綽號,美其名曰“寒劉”。
寒劉就寒劉吧,她翅膀漸硬,組建了自己的團隊,辭掉了難以合作的人,挑選了可以合作的人。
兩者之間的分野簡單清晰,她唯求屬下真誠。
附加的一個條件是不能太漂亮。
這個附加條件,其實也與她的唯求有關——
她固執地以為,漂亮本身,便是與真誠無法共存的特質。
四人團隊很快組建好,他們結伴飛躍大西洋,又結伴飛躍太平洋。
借此,她也部分飛躍了被丈夫馬龍背叛的創傷。
![]()
那一次,她無意被杜塞爾多夫集市廣場的鐘聲震撼,遂用手機拍了幾張照片,發在私人微博上,配文只有四個字:
鐘聲響起。
誰知竟有人給她發來私信,詢問鐘聲在哪里。
她近乎本能地回了句,這并不重要。
對方回信讓她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只有一句話:
“重要的是,你把我拍了進去。”
陰差陽錯,她就這樣與一位同行產生交集,漸漸習慣互道晚安。
終于在另一次展會上,她如賭博般向對方發送一組如密碼般的數字。
那是她的房間號碼。
她賭對方也來參展,或許就住在同一家酒店里。
沒過多久,門被敲響,接下來的一切都發生得順理成章。
04
算法之外
她和他都沒有太多朋友。
黑暗中他說起自己微博關注別人的數目。
一百五十。
那代表人類認知能力被允許承載的極限,人際關系毫無限制地增多只能導致超載,而超載就意味著翻車。
這個著名的定律,來自英國人羅賓·鄧巴。
“這就是人類的算法。”他說。
寂靜中,她想,他們應該是彼此的一百五十分之一吧。
她在他的身上慢慢體會到一種感覺,一種不同于丈夫馬龍對什么都不以為意的感覺。
那是一種被關心、被珍視、被呵護的感覺。
直到有一天,她千里奔赴對方的家,晚飯是她做的,吃完飯后碗也是她洗的,突然她就感到有些委屈。
夜里,當對方深情款款地說出那句“嫁給我吧”時,她的回應變成了沉默。
并沒過多久,她收到他的私信,簡簡單單,只有四個字:
“我結婚了。”
再后來,她從原公司離職,通過自己努力轉行成為一名職業心理咨詢師,面對求助者,她善用數學那純粹理性的方法推演出解救之道。
只是她的方法在女兒那里卻是經常失效。
這是另一種算法的限制嗎?
她不知道,她知道的是當年一把摟過小小的女兒時,她曾摟得那么緊。
如果可以,她但愿自己能一直這樣緊緊地摟住女兒呢。
不是一百五十,不是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三十,她是將百分之百的無數的自己摟在了懷里。
《人類的算法》,算法或許可以算出很多,但唯獨算不出她的全心全意。
兜兜轉轉,她似乎終于明白,愛不是算法,只有不愛才是。
真正的自我,不在于被何種模型定義,而在于我們主動選擇去愛、去相信、去擁抱那些無法被量化的瞬間。
這,或許正是我們對抗被“算盡”命運的最優解。
![]()
人生君說
“真愛不會計來算去,不愛才會斤斤計較。”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