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17日,鄭州某中醫診室里,77歲的成阿姨熟稔地和袁希福老中醫打著招呼。她身著淡色針織衫,腰板挺直,聲音清亮:“您還能認出來我嗎?我現在這么好!”誰能想到,一年前的她,剛確診甲狀腺淋巴瘤時,曾虛弱到連眼睛都睜不開。更令人感慨的是,這位如今活力滿滿的老人,與帶她走出困境的兒子趙大哥,竟有著一段跨越十余年的抗癌“接力”。
![]()
成阿姨的甲狀腺結節早在2009年便被發現。和許多老人一樣,她想著“定期復查就行”,并未過多干預。直到2023年10月,她開始頻繁感覺喉嚨有痰、吞咽不適。2024年1月,鄭州四六零醫院復查顯示結節增大,家人仍選擇觀察。
變故發生在2024年7月——結節壓迫氣管,成阿姨呼吸愈發困難。8月2日,射頻消融術后病理結果如驚雷:甲狀腺B細胞淋巴瘤。鄭大一附院會診后建議化療,8月23日,76歲的她接受了利妥昔單抗聯合苯達莫司汀方案。
化療的打擊來得迅猛。“當時整個人像被抽干了。”成阿姨回憶,化療后她癱軟無力,連睜眼都費勁,吃不下飯卻胃絞痛,說話氣若游絲。剛出院,兒子趙大哥便帶著她直奔袁希福的診室。
![]()
趙大哥與袁希福的緣分,始于2011年。彼時他是國企“工作狂”,卻因突發吐血被送醫,確診兇險的胃腸間質瘤。此后13年,他經歷5次手術:胃部腫瘤切除、肝轉移消融、肝左葉切除……長期靶向治療的副作用讓他形容自己“像風中殘燭”——貧血、抽搐、水腫、皮疹,身體被反復掏空。
2018年初,術后纏著繃帶的他在妻子攙扶下找到袁希福。中藥調理半月后,腹瀉等副作用減輕,體力漸復。此后兩年,他在規范西醫治療基礎上配合中藥,身體逐步向好。如今14年過去,他每天健步七八千步,帶孫輩、游山水,活成了“健康老頭”。
![]()
2024年9月2日,趙大哥帶著母親再次走進袁希福診室。這一次,他不再是從前那個“連說話都費勁”的患者,而是帶著“必須救母親”的篤定。袁老為成阿姨辨證開方,重點調理氣血、平衡機體。
中藥見效雖慢,卻扎實。成阿姨的精神一天天好轉,面色從灰黃轉為紅潤,漸漸能出門散步。2025年3月29日復查,甲狀腺結節較前縮小。拿到報告時,她第一時間沖進診室:“袁老,我要去北京排個節目!”
誰也沒想到,這個“節目”是登上中央電視臺的大型舞蹈編導工作。2025年7月17日,成阿姨和兒媳從北京返鄭復診。她拉著袁老的手說:“復查指標都好,我得趕回去接著忙!”眼前的她,聲音中氣十足,眼里閃著光,完全看不出曾是臥床不起的重病患者。
從2009年結節初現,到2024年病危,再到2025年圓夢央視,成阿姨用一年時間完成了從“被病痛壓垮”到“重獲生命熱情”的蛻變。而兒子的14年抗癌路,不僅讓他成為母親的“主心骨”,更印證了規范治療與中醫調理結合的力量。
![]()
診室里,成阿姨翻出手機里的央視工作照,笑著分享:“現在每天排練、編舞,比退休前還忙!”趙大哥在旁補充:“媽說要把晚年過成‘第二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