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吳大爺二三事,一起共同成長
知識分享 丨生活感悟
學習思考,尋找自我。
大家好,我是滿肚子雞湯的吳大爺,一個天天在鍵盤上敲打心靈,喜歡給人講知識講故事的男人。
滿肚子雞湯的吳大爺又翻開《易經真的很容易》,這次被里面“天人合一”的說法勾住了心神。
說實話易經這東西,第一次讀的時候,簡直比讀編程文檔還要晦澀。
全是一些抽象的詞:乾坤、泰否、陰陽、八卦,翻來覆去像謎語一樣。
但翻著翻著,我突然發現:這玩意其實是古人寫的“宇宙使用說明書”,不僅解釋了自然萬物的運行規律,還告訴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
![]()
一、“經緯”里的原則與變通
書里有一句話讓我眼前一亮:織布時縱的絲線叫“經”,橫的絲線叫“緯”。
“經緯”后來就被引申為“綱紀”,也就是不能輕易改變的原則。
“經緯”也能衍生規矩。
再聯想到《易經》的名字,其實最早叫《變經》,后來怕大家只懂“變”而忘了“常”,所以才改成“易經”。
這提醒我們,做人做事要掌握兩點:
l不易(經):有些原則必須堅守,比如誠信、善良、敬畏自然。
l變易(權):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要懂得靈活應對,因時因地而變。
你看,這和我們做運營、做產品其實是一個道理。底層邏輯不能亂,但戰術執行一定要靈活。比如客戶關系管理的原則不能動搖,但具體的營銷手法卻要隨平臺趨勢不斷調整。
這也讓我明白了一句話:所謂“持經達變”,就是在不變的根基上去擁抱變化。
![]()
二、卦象:古人的“場景劇本”
以前我總覺得六十四卦就是算命的工具,現在讀下來,才發現它其實是古人的“處境指南”。
比如:
當你覺得日子一切順利、風平浪靜時,古人勸你看看“泰卦”,提醒你“持盈保泰”,別太得意忘形。
當你陷入困境、處處碰壁時,就該翻“否卦”,告訴你“否極泰來”,別喪氣,低谷過后就是轉機。
打仗時看“師卦”,打官司時翻“訟卦”,這些就像古人給出的“場景劇本”。
我突然想,這不就像現代人常說的“對癥下藥”嗎?
易經不是算未來,而是幫你找到在不同處境下的合理應對方式。
它像是一位古老的咨詢顧問,告訴你:“兄弟,眼下你在泰卦,記得別膨脹”;
或者“朋友,現在是否卦,別怕,忍一忍就是新局面”。
說到底,易經不是玄學,而是經驗。
三、陰陽:從質能方程到人心起伏
《易經》說陰陽合而論之是一種巨大的動能,分而觀之則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動能。
用現代話來理解,陰可以看作“物質”,陽可以看作“能量”。
這讓我一下子聯想到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
陰陽之間的相互轉化,不就是質與能的互變嗎?
但更妙的是,把它用到人生里,也很有味道:
陽是一種沖勁,像能量一樣積極向上。
陰是一種收斂,像物質一樣厚重沉穩。
人生需要陰陽調和。
總是激情滿滿,容易燃盡;
總是沉穩保守,也會錯過機遇。
易經的智慧就在于提醒我們:要在陰陽之間找到平衡。
![]()
四、天人合一:最高的生命境界
“從自然天道,尋覓人類行為的合理途徑”,這是書里講的天人合一。
聽起來有點高大上,但我在生活中也體會過一丟丟。
比如旅行時站在大山大河前,人會突然覺得渺小又寧靜,仿佛煩惱都不值一提。
那一刻,你會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在治愈你。
所以天人合一不是虛無縹緲的,而是提醒我們多觀察自然,從自然的規律里尋找生活的智慧。
春天播種,秋天收獲,做事也要有節奏,不要急功近利。
大海浩瀚,卻能容納百川,做人也要有包容的氣度。
山高而不語,厚重而穩固,做企業也要像大山一樣有長期主義。
這種智慧在今天尤其重要。我們常常被算法推著走,被KPI束縛,被效率追趕,但偶爾抬頭看看天和地,或許能想明白自己真正該往哪走。
![]()
五、易經的“智慧之書”屬性
為什么說易經是智慧之書?
因為它不是教你“答案”,而是給你“方法”。
在“泰卦”里,它提醒你安享順境時要有危機意識;
在“否卦”里,它告訴你困境只是暫時的;
在陰陽的互動里,它告訴你保持平衡;在“經與緯”的比喻里,它提醒你堅持原則又懂得變通。
它不像現代很多速成書,告訴你十條法則一學就會。
易經更像是一本長期陪伴的“底層邏輯書”,需要你慢慢對照生活去體會。
這也是我讀它的樂趣:每次心態不同,讀出的意思也不同。
六、現代啟示:AI時代的定位
來到ChatGPT時代,我們再次面對一個大問題:什么才是“人之所以為人”?
很多知識、記憶力工作已經被機器替代。
如果我們沒有了這些能力,還剩下什么?
易經給出的啟示是:
機器可以處理信息,但人類要找到更高層次的“道”。
機器能計算,但人類能從自然、文化、歷史中提煉出價值。
機器能回答,但人類能提出問題,并為問題賦予意義。
換句話說,我們要在“人定勝天”和“天定勝人”之間找到新的平衡,找到合理的定位。
這就是易經的現代應用。
![]()
七、行動指引:順應規律,持經達變
最后,總結一下從易經里學到的行動指引:
1.持經達變:在不變的原則之上靈活應對,不要死守,也不要亂變。
2.觀象取義:多觀察自然,學習它的規律,從中找到人事的合理路徑。
3.順勢而為:別逆天行事,心想事成的前提是遵守規律。
4.陰陽平衡:保持激情和穩重的結合,懂得收放有度。
5.遇事問卦:用易經的場景智慧提醒自己,順境時不膨脹,逆境時不絕望。
![]()
結語
寫到這里,我覺得《易經》不像是一本古籍,更像是古人寫給未來的備忘錄。
它沒有告訴你“一定會怎樣”,而是教你如何在變化中找到合理的應對方式。
人活著,其實就像織布:縱線是原則,橫線是變通,經緯交織,才有完整的人生。
而所謂“天人合一”,就是讓我們在這張織布中,既不撕裂規律,也不迷失自我。
所以啊,不妨多抬頭看看天,再低頭看看地,找一找自己在天地之間的定位。
畢竟,人生觀的最高境界,正是“天人合一”。
歡迎點贊、轉發、評論。
我是吳大爺,夜風同學
愿一路陪你共同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