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悉,高德發布國慶中秋長假首日數據:10月1日,高德App活躍用戶數(DAU)峰值突破3.6億,創歷史新高;高德調用國家自主知識產權的北斗衛星日定位量近1萬億次,創下北斗規模化民用新紀錄,支撐導航總里程數超90億公里。
國慶首日,系統累計發出安全提醒超2.9億次,其中“前方有慢速車”“前方車輛急剎”“后方有快速車接近”是提及率最高的預警。同時,高德地圖聯合全國2000多個交通管理部門發出擁堵預警、事故提醒、管制繞行等關鍵信息權威路況提示,方便了一些用戶的出行。
此外,高德掃街榜功能的“必去景點”與“必吃美食”一樣,成為許多人出行參考的出行攻略。高德掃街榜預測,博物館游、石窟游、親子游、打卡古城鎮會成為出行游玩新方向。
眾所周知,在大數據應用方面,出行無疑是非常剛需的存在。在這方面,導航軟件的智能化水平無疑是一個非常迫切需求的應用場景,用戶對于智能化的直觀體現可以從各種場景中得到體現,而好不好用,實不實用,自然成為用戶評判一個工具的最簡單和最樸素的真理。
高德3.6億的峰值數據背后,是從 “路線工具” 到 “生活入口” 的一種提升,也是應用場景的拓展,其“掃街榜”上市還不到一個月,就已經有累計超4億的用戶基礎了,滲透率接近高德月活的 50%,相當于每兩個高德用戶就有一個用過掃街榜。事實上,這也是場景的一種應用場景,以前人們或許會從導航軟件中推出來,通過美團、大眾點評等等其他APP來尋找吃飯的地方,現在可以很簡單地從導航軟件中“一鍵入口”,直接尋找吃喝住行的地方,要知道高德也早已經引入了酒店住宿的模板,如今對餐飲(掃街榜)的滲透,無疑也是非常不錯的一個入口。
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都喜歡一種“懶惰”的直接應用模式,也就是說,不用做攻略,地圖直接標出路況、預約入口、周邊停車場,可以吃飯的地方,哪家的上座率高,哪家的人流大,去的人多等等,而且,導航到店還能看實時排隊。數據顯示,國慶首日高德的“小高老師”AI助手日調用量突破26億次,推薦餐廳、景點等點位超 9200 萬個,平均每個用戶獲得 7 次智能服務。
此外,出行的龐大用戶基礎,需要龐大的導航數據支撐,據悉,有近萬億次北斗定位的技術支持,10 月 1 日當天,每分鐘超1300萬用戶同時獲取導航服務,北斗系統以毫秒級響應支撐起這場 “海量并發大考”,定位精準度覆蓋從城市立交到山區小徑的全場景。目前支持北斗定位的手機占比達 98%,國慶當天約 2.88 億部設備通過高德調用北斗信號,相當于每 4 個中國人就有 1 部在依賴 “中國精度”。
高德數據預測,北京、杭州、成都成為駕車游熱門城市前三,而成都春熙路、長沙五一廣場等十大商圈成 “堵點”,也印證了 “掃街榜效應”—— 游客跟著榜單扎堆打卡,帶動線下煙火氣升溫。博物館游、石窟游成新潮流,北京故宮、大同云岡石窟躋身熱門目的地;古鎮愛好者涌向鳳凰古城、平遙古城。針對自駕潮,高德聯合全國 2000 多個交通部門發布權威路況,提升通行效率 15%;針對景區人流,提前開放預約入口和停車場導航,減少 30% 的現場排隊時間。
可以看出,3.6億 DAU 的狂歡,本質是高德“地圖+本地生活”戰略布局,這對美團等也有一定的壓力。掃街榜上線首日用戶破4000萬,三周翻10倍,基于真實到店行為推薦,比傳統攻略更精準;綁定導航服務,實現 “看到即到達”。可以說,正如網友所言:以前覺得北斗是遙遠的衛星,現在發現它就在導航里;以前用高德只為不迷路,現在它承包了我的吃喝玩樂。當大場景應用越來越寬泛的時候,基于技術應用的突破正成為改變我們生活的又一種探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