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閨蜜發消息說這會兒正喝到杯超絕的奶茶,掛電話前又跟媽媽補了句現在不忙,再聊會兒,甚至趕地鐵時心里急著這會兒要是能多等我十秒就好,我們每天要提幾十遍的詞,就是它:現在。可你沒琢磨過吧?說現在的時候,你以為指的是同一個瞬間,但要是有人追問你說的現在,到底是多長?或者為啥紐約的現在,和北京的現在不一樣?突然就會發現,這個天天掛在嘴邊的詞,裹著我們從來沒搞懂的時間奧義。
![]()
你聽一首三句的短詩,不會把第一個字歸成過去,最后一個字算成未來,反而能把整段文字的意思裹在一個連貫的當下里。過馬路時瞅著駛來的電動車,能預判它下一秒的位置,而不是只盯著它此刻停在那兒的樣子。這些能被我們揉成一團感知的當下,有個專門的說法叫知覺瞬間,說白了就是心理層面的現在。它不像刀刃似的沒厚度,反而是扎扎實實的2到4秒區間,這是大腦在背后做的拼接活,把快得像閃燈似的聲音、畫面、動作粘在一起,變成我們能懂的體驗。要是沒這個厚度,世界就成了一幀幀跳著的老電影片段,你連吃飯這個動作都沒法連貫感知,更別說跟著歌哼完一句旋律,或者躲開突然竄出來的小狗了。
擱以前,沒人會懷疑物理世界的現在該是統一的。好比客廳墻上的掛鐘,你在廚房洗碗,孩子在陽臺玩玩具,只要鐘沒走偏,現在是晚上7點這句話,對家里每個人都一樣,這是牛頓提的絕對時空觀,覺得時間像條不會變速的河,現在就是河面上一道清楚的線,全世界的鐘都能跟著這條河對齊。直到愛因斯坦帶著相對論站出來,這套想當然的認知,才算被徹底打破。
![]()
相對論講的現在,才是最讓人忍不住:啊?原來是這樣的部分。首先得明確,光的速度有上限,而且是全宇宙最快的速度,這就意味著,你眼里看到的現在,其實全是過去傳來的信號。舉個例子,你在樓下看見樓上鄰居開窗,等你看清這個動作,其實是他1秒前開的。哪怕是天上的太陽,它的光傳到地球都要8分鐘,我們抬頭看到的現在的太陽,說到底是8分鐘前的太陽。沒有任何信號能一下子跑到你眼前,所以現在打從一開始,就帶著點慢半拍的屬性。
比這更顛覆的,是同時發生居然不是絕對的。有列高速行駛的列車,車廂正中間亮了盞燈,列車里的人會覺得,燈光一同抵達了車頭和車尾,畢竟燈在正中間,他們跟列車一起動,到兩頭的距離沒差。可你站在站臺上看,事兒就變了:列車一個勁兒往前跑,車尾在朝著光湊,車頭在背著光躲,所以你會先看見光到車尾,再看見光到車頭。同樣的兩束光,在不同人眼里,同時變成了一先一后。這便意味著,沒有一個能讓全世界都認賬的同時,自然也不會有一個統一的現在。
![]()
至于全球為啥沒法共用一個現在,答案其實早寓于這兩點里了。宇宙里沒那么個萬能時鐘,能給所有人定個標準的現在,你跑得多快、站在哪個位置,都會改你對現在的判斷。再說,每個人的現在,其實是時空里的一塊斷面。像一大塊多層蛋糕,你從正面豎切下去,能切到巧克力層、奶油層,可要是別人從側面斜著切,切到的層就跟你完全不一樣。你的現在斷面里,可能是剛咬了口蛋糕,而一個正快速移動的人,他的斷面里說不定包含你5秒前拿叉子的過去,或者3秒后咽下去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