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哥徐永平 一一寧中參軍參干學子 文|程紹淳
今年是寧海中學百年校慶,我翻閱寧中校史,再次看到1949年寧中參軍參干學生名單,表哥徐永平的名字躍入眼簾。寧海剛解放,表哥與寧中一批同學踴躍參加21軍,不久又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成了志願軍文工團的一員。那時我還在讀小學,不知情,只在舅母與母親的交談中得悉,表哥是瞞著父母出走,舅母等焦急,掛念溢于言表。
小北門徐家在寧海也是世家大族,解放初還見到大門外立著棋桿石,上書“拔貢”兩個大字。舅公是舉人,當過直隸河工知縣,還協編光緒《寧海縣志》。舅母出身大湖五份頭。
表哥能毅然沖破封建家庭的枷鎖,決然投入人民軍隊,這與他在寧中讀書,受進步教師和地下黨的影響至深,熱血青年向往光明,為人民解放和人類和平事業而獻身,這種精神值得我輩學習。第一次見面,已是他從朝鮮回國不久,出差上海,帶妻子回寧省親。我當時已初中畢業,聞訊就跑去見面,他是我心中的英雄。談起當年,投筆從戎,只偷偷拿了她母親嫁衣上一粒金紐扣作盤纏,暗中出走。入朝后冰天雪地,還不時遭美機轟炸。行軍中,宿營時,文工團就抓住時機表演短少精彩節目,活躍氣氛,鼓舞士氣,很受戰士們的歡迎。他的妻子叫海嬰,也是文工團員,他倆在炮火硝煙中相識相戀,一個蘋果定情。那是坑道中,缺水少糧,一把雪水一口干糧。戰士們難得吃上蔬菜水果,送上一筐蘋果,就會記上三等功,分到一個真是異常高興,舍不得吃。他倆互贈互讓,留下一段佳話!
![]()
這次回家,海嬰嫂正在房中替婆婆裁剪一身新衣。很有中國人傳統尊老的美德。表哥送我幾張照片,那是一寸黑白照,是他倆演出的劇照如“小放牛”扭秧歌等。可惜我幾次搬家,不知散落何處。只剩表哥一張雪地戎裝照。回國后他倆在武漢軍區,一個是團部文書,一個在軍區文工團。當年金日成首相訪華,歡迎晚會前首相點名要演“戰地護士”,海嬰姐是劇中主角之一,她奉命進京會演。余暇她們還陪中央首長跳舞。一天她陪毛主席跳舞,主席平易近人,和藹可親。一曲舞畢,拉著她就坐休息,主席問起她個人生話,關懷備至,還問她丈夫吸不吸煙,她說他會吸,主席隨即拿出自已剛吸的一包剩煙給她。煙不多,只三支,主席隨和親切使她感到溫暖如春。回來后,表哥贈一支給領導,一支供在主席像前,自己點一支品著吸,那興奮,激動,久久都感到榮耀!
![]()
左起,程紹淳,徐永平,母徐雪珍,徐永安,徐永秋,妻王維馨
改革開放后,鄧公大裁軍。表哥轉業到長江航道局任工會副主席。具有高級政工師的職稱。他是航道局老干處離休干部。這些是第二次見面時聊的。當時他母親病逝,他回家奔喪,在殯儀館他兄弟倆與我一起守靈,作長夜談。事后,他兄妹三人又到我家看望小姑母(我母)說起海嬰嫂,她退休后常在武漢、深圳兩市辦舞蹈班,培訓青少年學生,真是越活越年輕。.表哥送我一張名片,我才知他參軍后改名叫徐少卿 ,叫我們去武漢玩。臨走,他把錄像留給弟妹,因為忙于喪事來不及看。永秋送他一只金華火腿,他包好,象戰士背槍一樣背著說:去杭州會會21軍的老戰友。
![]()
- End -
鄉土寧海公益平臺
@關注我們就是最大的支持@
對話主編請加微信:
□ 圖文:程紹淳
□ 排版:天姥老人
□ 審核:水東居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