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4名志愿軍摸到美軍陣地抓俘虜,誰知一個戰士不慎踩到地雷,驚動了30多名美軍。關鍵時刻,劉慶亮做出一個決定,殲敵17人!
那年冬夜,朝鮮前線。
四名志愿軍偵察兵匍匐前進,逼近美軍據點。偵察排長劉慶亮壓低聲音下令:“注意鐵絲網,用刺刀挑開!”
他身高近一米九,體型和美軍接近。早年學的英語流利,多次在敵后偵察中躲過盤問。此行任務是抓 “舌頭”—— 美軍俘虜的供詞,能給志愿軍送關鍵敵情。這比打死敵人危險得多。
戰士們小心清理障礙時,一聲巨響炸開。一名新兵不慎踩中地雷,當場犧牲。爆炸聲驚動了陣地上的美軍。
三十多名敵軍端著槍從地堡沖出,成扇形包抄。手電筒光束在黑暗中亂掃。絕境里,劉慶亮嘶吼:“掩護我繞后!” 這個決定,要創下以少勝多的奇跡。
生死瞬間的決斷,來自劉慶亮入朝后的赫赫戰功。
![]()
他是山東沂水人,1944 年入黨。經歷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的錘煉。1950 年隨 26 軍入朝時,已是經驗豐富的偵察排長。
兩大優勢讓他屢建奇功:一米九的身高貼近美軍,英語能應對突發盤問。這讓他多次假扮美軍深入敵后,沒被察覺。
1951 年 3 月的抱川之戰,讓他一戰成名。
當時他帶偵察班執行任務,忙了一整天沒見敵軍。黃昏時,發現四輛坦克和三輛裝甲車組成的車隊。
公路狹窄,只能單車通行。劉慶亮當機立斷,把戰士分成兩組。自己率隊炸首車坦克,班長帶隊端尾車裝甲車。
手雷精準爆炸,首尾車輛瞬間癱瘓。中間的裝甲車輛進退兩難。劉慶亮帶頭沖下山坡,徒手掀開坦克艙蓋扔手雷。
不到十分鐘,七輛裝甲車輛全被摧毀。還生擒一名美軍俘虜,偵察班零傷亡。此戰過后,他榮立一等功,“偵察之王” 的名號在志愿軍中傳開。
回到這次激戰中,劉慶亮在兩名戰士的火力掩護下,借著地形繞到美軍側后方。他依托一塊巖石架起機槍,喊:“打!往密集處掃!”
他扣動扳機,子彈飛向敵軍。美軍猝不及防,紛紛倒地。短短十幾分鐘,十七名敵軍倒在血泊中。剩下的士兵見狀后撤,想呼叫增援。
這時,另一側傳來槍聲。負責掩護的兩名戰士遭殘敵反撲,一人陣亡,一人重傷。劉慶亮左腿被流彈擊中。
他望著逃竄的美軍,心里只有一個念頭:“任務沒完成,必須抓到俘虜!”
他撕下衣襟草草包扎傷口,抓起匕首沖出掩體,追向一名落單的美軍。受傷的美軍回頭,見劉慶亮渾身是血、眼神兇狠,嚇得腿軟倒地。
匕首抵住他喉嚨時,美軍連連用英語求饒:“別殺我,我什么都告訴你!”
“把他押回去,這是命令!” 劉慶亮對僅剩的小戰士喊。
小戰士望著排長流血的腿,哽咽道:“排長,我帶你一起走!”
劉慶亮臉色一沉:“俘虜比我重要,快帶情報歸隊!” 說完,他重新架起機槍,朝追兵方向掃射,掩護小戰士押解俘虜撤離。
戰友走遠后,劉慶亮才拖著傷腿撤退。失血過多加嚴寒侵襲,他沒走多遠就倒在雪地里。
這位鋼鐵戰士沒放棄,咬著牙在雪地上爬行。渴了吞幾口積雪,餓了啃硬邦邦的壓縮餅干。背部和腿部在低溫中嚴重凍傷,他始終攥著機槍。
整整一天兩夜,他爬過荊棘叢生的山坡,穿過冰冷的溪流。第三天清晨,終于被巡邏的戰友發現。
此時的他,渾身是血和冰碴,陷入深度昏迷。經緊急搶救,才脫離生命危險。
這場驚險的捕俘戰,讓劉慶亮榮立特等功,升任連長。
抗美援朝戰場上,他先后獲特等功一次、一等功兩次、二等功兩次。被志愿軍總部授予 “一級英雄” 稱號,朝鮮政府也頒發了戰士榮譽勛章。
從抱川炸坦克到雪地擒俘虜,劉慶亮用一次次奇跡證明,志愿軍的勝利從不是偶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