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深秋,70歲的陳阿姨坐在小區石凳上曬太陽,身邊放著剛買的菜。誰能想到,這位能買菜、散步的老人,曾因乳腺癌術后骨轉移被病痛折磨到無法行走。十二年間,她在化療失效后轉向中藥調理,不僅穩住了病情,更活出了平凡卻踏實的晚年。
![]()
突發意外:洗澡時摸到異常,確診乳腺癌
故事要從2008年7月說起。陳阿姨洗澡時不經意間按壓胸部,發現局部異常塌陷,聯想到近期偶爾的乳房脹痛,她心頭一緊,次日便去醫院檢查。醫生當場嚴肅建議:“盡快手術,情況不太好。”
7月18日,陳阿姨接受左乳切除手術,病理確診為乳腺癌。為防止復發,醫生制定了化療方案。家中本就不富裕,家人東拼西湊湊齊了治療費。前幾次化療雖痛苦,她咬牙堅持;但第六次后,身體明顯垮了——右髖部開始隱隱作痛,渾身乏力。
![]()
化療失控:骨轉移、劇痛臥床,陷入絕境
2008年11月29日,陳阿姨因持續髖部疼痛到洛陽中心醫院復查,結果顯示“右側髖關節骨質代謝異常旺盛,高度懷疑腫瘤骨轉移”。這意味著癌癥已擴散至骨骼。
家人不死心,繼續完成第八次化療。但這次,陳阿姨的身體徹底“罷工”:全身像被蟲蛀般劇痛,雙腿腫脹得無法站立,連翻身都需要人幫忙。醫生看著檢查指標直搖頭:“再化療風險太大,先對癥止痛吧。”
同病房一位老病友見狀,悄悄對她說:“我之前也走投無路,后來找中醫調了調,要不你也試試?”
中藥介入:疼痛緩解、指標轉常,開啟穩定期
2009年1月5日,陳阿姨帶著最后一絲希望找到中醫腫瘤專家袁希福院長。當時她狀態極差:右側髖部持續鈍痛,渾身像灌了鉛,大便干結,連說話都沒力氣。
![]()
袁院長根據她的體質和病情開了中藥方。服藥一周后,最折磨人的髖部疼痛竟減輕了!這讓陳阿姨重新燃起信心,堅持按時復診。八個月后復查,癌胚抗原指標從異常值降至0.38(正常范圍),身體狀態明顯好轉——能自己下樓遛彎,吃飯香了,大便也通暢了。
此后,她進入“春秋兩季各服一個月中藥”的鞏固階段。2012年冬天,陳阿姨翻出攢了半年的200塊錢,特意取出70元做了面錦旗送到醫院。她拉著袁院長的手說:“我不會說漂亮話,但這面錦旗,是我心里最真的感謝!”
十二年堅守:從臥床到買菜散步,病情始終穩定
時間來到2013年3月,陳阿姨來鞏固用藥時,已能自己坐公交、逛菜市場,體力與常人無異。2020年12月,袁希福院長回訪時,考慮到她股骨頭壞死、腿疼,特意叮囑“別出門”。可陳阿姨一大早就拄著拐杖下樓等,見面第一句是:“我好著呢,您看!”
![]()
2023年深秋,社區工作人員隨訪時,陳阿姨正提著新鮮蔬菜往家走。問及近況,她笑著說:“每天遛彎、做飯,和老鄰居聊聊天,日子踏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