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我國首套《納米材料與技術》系列教材,指尖劃過“氫能燃料電池”“二維材料制備”這些前沿章節時,你或許不會想到,這本填補了國內專業教材空白的著作,竟藏著北京科技大學數十年的科研積淀與學科底氣。
從“0到1”的教材突破,從來不是孤立的偶然,而是一所“雙一流”高校在新興領域深耕細作的必然結果,更是讀懂北科大科研實力的最佳窗口。
![]()
這份突破絕非憑空而來。早在2010 年,北科大就敏銳捕捉到納米技術的戰略價值, 其納米材料與技術專業成為首批入選教育部戰略性新興產業本科新專業的 “先行者”。
十余年間,北科大圍繞這一專業搭建課程體系、打磨培養模式,而這一切的根基,正是北科大穩居世界一流的材料學科。作為交叉門類首批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該學科不僅孕育出國內首個8英寸二維半導體芯片制造平臺,更誕生了無數關于納米催化、界面調控的原創成果。
支撐起教材高質量的,是一支堪稱“夢之隊”的師資力量。總主編張躍院士深耕材料領域43年,,更在不久前帶領團隊入選第四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這份榮譽正是對其“心有大我、至誠報國”育人信念的最佳印證。從推動設立“納米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到帶領團隊斬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他的500余篇論文、100余項專利,早已化作教材里最扎實的學術內核。
![]()
而他牽頭的材料前沿交叉教師團隊,更是匯聚了1名院士、12名國家高層次人才、6名國家青年人才,每一位成員都是各自領域的“頂流”。更難得的是,這支隊伍沒有局限于校內,而是聯合了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清華大學等十余所頂尖單位。這種“開門編教材”的模式,恰是北科大開放科研生態的縮影,既保證了教材的學術高度,又讓行業前沿的實踐經驗得以融入,讓學生翻開書就能觸摸到產業一線的需求。
![]()
而讓師資與學科真正落地的,是北科大遍布校園的科研平臺。走進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何戰兵團隊曾在這里實現合金準晶二維納米材料的克級制備,相關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如今,這項突破已轉化為教材中“納米材料制備方法” 章節的鮮活案例。
這些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級科研平臺,不僅是北科大科研攻關的主戰場,更成為教材內容的“源頭活水”,讓15本教材構建起“基礎理論+功能應用”的完整體系,真正做到了科研與教學的同頻共振。
![]()
如今再看這套《納米材料與技術》教材,它早已超越了教學工具的定義。書頁間印刻的,是北科大從邁向“前沿交叉高地”的足跡;字里行間承載的,是北科大服務國家“新材料”“新能源”戰略的硬核擔當。
這本填補空白的教材,實則是北京科技大學最生動的名片,它用扎實的內容告訴所有人,這所大學的實力,從來都藏在每一次從“0到1”的突破里,藏在每一個服務國家需求的行動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