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吳大爺二三事,一起共同成長
知識分享 丨生活感悟
學習思考,尋找自我。
大家好,我是滿肚子雞湯的吳大爺,一個天天在鍵盤上敲打心靈,喜歡給人講知識講故事的男人。
幾年前,北京三里屯有一家網紅餐廳,開業時門口每天都排著長龍,朋友圈被打卡照刷屏。
創始人信心滿滿,豪言要在全國開出上百家分店。
可沒過兩年,潮水退去,店面關得比開得快。
曾經的火爆,最終只留下一句“時代拋棄你時,連聲招呼都不會打”。
餐飲行業就是這樣殘酷:今天火爆排隊,明天可能人去樓空。
有人倒在半路,有人卻能在周期起伏中一次次“活下來”。
比如西貝,曾因為疫情瀕臨絕境,創始人賈國龍甚至公開發聲“現金撐不過三個月”,可幾年后又憑借兒童餐、快餐化改革等重新煥發活力。
然后今年西貝,又因為創始人賈國龍的“自殺式”公關,再次面臨絕境。
是什么讓一部分餐飲企業能夠穿越周期?
靠的不是一時的流量紅利,而是內在的修煉:對基本功的執著、對創新的堅持、對失敗的容錯、對人才的尊重,以及對治理和使命的長期主義。
2023年,外賣依舊增長。
不是市場施舍機會,而是企業持續重視、持續投入,才讓新業務開出花。
商業世界沒有奇跡,只有因果:你重視什么,哪里就會長出成果。
![]()
一、周期是餐飲人的宿命
在餐飲行業混跡的人,都知道一個殘酷的現實:潮水漲落,永不停歇。
今天熱鬧非凡的賽道,可能明天就門可羅雀。
有人把它稱作“餐飲的周期宿命”,但我更愿意把它理解為一個不斷試煉的關卡——誰能穿越周期,誰就能在風雨里站得穩。
2023年以來,餐飲外賣繼續增長。
原因并不神秘——不是天上掉下的機會,而是企業持續地“重視”,持續地投入資源,才讓業務長出新的枝芽。
商業世界里有一條簡單卻常被忽略的規律:你重視什么,就會在什么地方開花結果。
當然平臺的補貼也很關鍵,借力借勢很重要。
二、創新:差異化還不夠,要“差距化”
不少人以為,餐飲的競爭靠“與眾不同”。
但真正的高手明白,光有差異化還遠遠不夠。所謂的“差距化”,才是真正拉開競爭空間的關鍵。
舉個例子,市面上兒童餐的需求很旺盛。
西貝當初就是抓住了這個機會,把兒童餐做得很成功。(當然現在廢了)
但在另一面,韓國一些餐廳卻選擇走“無小孩空間”的路,也同樣生意火爆。
啟示是什么?
生意方向可以截然不同,但關鍵在于:你得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并堅持到底。
兩個極端都能開出花來。
創新并非一味“奇招制勝”。
它的基石其實是樸素的常識和對本分的堅守。
尊重常識,守住基本功,才能支撐你走遠。
麥當勞的核心競爭力,并不是“貴食材+高大上”,而是極致的組織系統優化。
用最便宜的肉、最便宜的菜、最便宜的工人,卻能做到一秒一秒的效率提升。
這就是“快餐的殘酷”:比普通餐飲更難,因為它考驗的不是廚藝,而是整個組織的系統能力。
![]()
三、失敗:是土壤,而不是標簽
創新的另一面,就是失敗。
餐飲行業的試錯成本極高,很多人害怕失敗,把它視為污點。
但事實恰好相反。
德魯克說過: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在于“行”,而不是“知”;
其驗證在成果,而不是邏輯。失敗,正是實踐過程中的必然伴侶。
把失敗看作肥料,就能理解:如果創新成功,你當期就收獲了糧食;如果失敗,你就給土地增加了養分。
這些經驗,最終會轉化成未來的競爭力。
歷史的邏輯也一樣。
一件沒有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就成的事兒,一定不會是大事。
所以別急著給自己貼“失敗者”的標簽。
市場才是唯一的裁判。
企業家的功課,是學會容錯,學會把失敗當作向前的踏板。
![]()
四、企業家精神:誠心正意,方能穿越周期
企業家精神到底是什么?
我理解為八個字:誠心正意,敢于擔事。
創業從來不是一份職業,而是一場生活與工作的合一。
創始人的生活與企業捆綁在一起,改變命運是初心,承擔責任是宿命。
但這份責任并非私產。
企業是社會的器官,必須完成社會賦予的功能。
一個成熟的企業,最終都要靠好的治理結構,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上。
企業不是家族遺產,而是一種社會組織。
創始人能做的,是搭建出機制,讓后來者接得住火炬。
所以“企業不要老想著傳給家里人”。
創業是一手活,無法復制,也不該固化。
組織一旦變大,就會不可避免地滋生官僚氣息,這是規律。
但避免被官僚拖垮的方法,不是靠喊口號,而是靠不斷找到“對的人”。
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認同:找對人,比管人更重要。
![]()
五、人才:挑戰、獨立與學習力
人不是“工時機器”。
真正的人才,不是靠延長工時來衡量,而是靠能否獨立擔事、解決問題。
一個好的崗位,是給員工布置一些能獨立完成、又足夠挑戰的任務。
這樣他們才會真正成長。
所有讓你“難受”的時刻,其實都是成長的開始。
學歷可以是參考條件,但決定性的還是學習力。
學習力是一輩子的事,尤其在知識更新飛快的時代,真正厲害的人,都是持續學習者。
企業家要敢于給員工舞臺,但員工也要敢于接住難題。雙方共同成長,企業才能真正穿越周期。
六、長遠視角:創業是對未來的想象
還是要回到創業的本質。
創業是什么?
是對未來的想象。
每個人的想象都不同,無法強求共識。
唯一能判斷的方式,就是實踐。
市場會告訴你答案,失敗或成功,都不是終點。
創新,是企業與時代對話的方式。
失敗,是這個對話里必經的磨礪。
人才,是推動列車前行的火車頭。
治理,是保證車廂不脫軌的軌道。
企業家精神,則是整列火車的靈魂。
在餐飲這樣的周期性行業里,穿越周期的秘密,或許就藏在這些看似樸素卻無比重要的理念中。
![]()
結尾:周期殘酷,但成長可期
如果把餐飲行業比作一場長跑,那周期就是賽道上不斷出現的坡與彎。
沒有誰能永遠跑在下坡路上,也沒有誰能一直直道加速。
企業能做的,就是練好基本功,敢于創新,勇于試錯,善待人才,搭建治理,保持誠心正意。
創業,本質上是一場對未來的想象。
有人想象的是兒童餐的笑聲,有人想象的是安靜的無孩空間;
有人想象的是快餐的極致效率,有人想象的是餐桌上的煙火溫情。
這些想象沒有對錯,只有實踐能驗證。
餐飲的江湖沒有常勝將軍,但有長跑選手。
只要你能穿越周期,就不會被淘汰出局。失敗不會白費,難受是成長的開始,而市場才是最終的裁判。
所以別怕周期,也別怕失敗。
把自己當作那輛駛在軌道上的火車,哪怕一路風雨,也要堅定地駛向未來。
歡迎點贊、轉發、評論。
我是吳大爺,夜風同學
愿一路陪你共同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