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圖媽
來源丨微信公眾號“三個媽媽六個娃”
ID:pkumum
![]()
國慶小長假馬上就要到了,大家都打算帶孩子去哪玩?
這些年,我也帶孩子去過一些地方,我越來越發現假期最大的意義或許不止于看世界,更在于讓孩子離開課本,走進真實的社會,多接觸不同的人,在無形中完成一次次小小的“社會化”練習。
![]()
社會化這個詞,聽起來有點生硬,其實簡單來說就是讓孩子學會和這個世界真實的人、事、物相處。
可能很多人覺得讓孩子“社會化”是很復雜的一件事,但我個人理解,其實做起來并沒有多難。簡單來說,孩子外出自己點一次餐、點一杯水就是初步的社會化。
![]()
因為在這個過程里,他要計劃自己吃什么,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服務人員打交道,形成社會經驗,這就是初步的社會化場景。
可能有媽媽會覺得,這有什么好著急的,孩子大了就會跟人打交道了。
但事實上,哪怕孩子上了初中、高中、大學,不敢跟老師溝通、不會跟同學合作、出門不敢問路的孩子比比皆是。
甚至有的到了成年以后,都不太會處理跟別人的關系,不能從容地應對各種社交場合。
![]()
之前偶然間看到過一個觀點,我特別認同,說孩子的社會化不是長大了自然就會,而是在童年通過反復練習完成的。
如果18歲以前沒有完成這個訓練,孩子長大后可能會膽怯、過度依賴或者遇事情退縮。
所以這個假期,我們不妨也從一些簡單的小事開始,帶著孩子練一練這項人生基本功。
![]()
現在的孩子,
與人交往的能力正在“退化”
社會化的本質,其實是學會從別人那里拿結果。
我們生活在一個需要與人交往的社會中,孩子需要敢于求助、敢于溝通,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合作。
![]()
但從目前的現象來看,很多孩子都沒有完成社會化的過渡和適應,導致他們在進入社會時缺乏基本的溝通能力、自主能力、規則意識和熟練掌握人情世故的能力,也因此面臨著很多挑戰。
之前刷到過一個帖子,很多企業都在吐槽一種求職現象,帶家長來面試。
這些應聘者,基本都是大學畢業的
20多歲年輕人。到了面試地點,簽到表是家人給簽的,填表格、現場面試時,家長比孩子本人都積極。
最后企業一臉懵,到底是誰找工作?評論里更是一片唏噓,這是找監護人吧!
![]()
這些荒誕場景背后,折射出一個殘酷現實:許多孩子的社會化進程嚴重滯后。
這些年輕人可能學習成績很好,但在初入職場時卻難以適應環境和身份的轉變,遇到問題習慣依賴家人。
即便是最后入職了,可能也會因為自我意識、社會意識、關系技能等能力欠缺而難以融入團隊。
![]()
前段時間,我還刷到過另一條帖子。
有位網友說,自己爸媽都是普通人,沒機會學習人情世故,上學又只學書本知識,上班后一點都不了解社會規則,犯了好多錯才慢慢適應,所以非常羨慕社會化程度高的人。
這就是沒完成社會化的痛處,不是不想好好跟人相處,是根本沒練過怎么處。
![]()
當媽的其實都懂,培養孩子的這些社會技能,就是給孩子的未來攢資本。
孩子總會長大,要獨自面對學校、職場、生活的種種挑戰。如果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沒有給他們足夠的社會化訓練,那么當他們真正需要獨自面對生活時,很可能會因為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經驗而處處碰壁。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社會化訓練就像是一份保險,讓孩子具備更強的生存力,讓我們做父母的敢安心放手。
![]()
培養孩子的社會化能力
其實可以從一些小事開始
培養社會化能力,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
核心就一條,我們往后退一步,把實踐機會交給孩子。
這個國慶假期,無論你是帶孩子出門旅行,還是在家附近活動,都可以有意識地進行一些訓練。
比如出去吃飯的時候,讓孩子自己點餐。從讓孩子點一杯水、一份甜品開始,逐步過渡到點一頓完整的飯菜,這個過程是讓孩子學習如何清晰地表達需求、并考慮到大家的需求,然后進行選擇。
![]()
如果外出旅行住酒店,可以讓孩子去前臺要拖鞋、洗漱用品,或者問一下早餐時間、Wi-Fi密碼等。
![]()
這些簡單的互動,培養的是孩子與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讓孩子以后走到社會上,敢跟人溝通、敢解決問題。
但是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很多家長習慣當孩子的“傳話筒”。孩子說“媽媽,我想喝可樂”,家長就立刻轉頭對服務員說“來杯可樂”。
為什么不能讓孩子直接說呢?如果我們總是充當這個傳話筒,永遠橫在孩子和社會之間,孩子就會形成依賴,永遠覺得自己不需要獨立面對社會。
我們不是幫孩子解決問題的人,而是要創造機會讓孩子自己去實踐。
![]()
當媽這些年,我其實也會有意識地在一些小事中培養兩個孩子的社會化:孩子能做的事情,盡量讓他自己做;孩子和我都能做的事情,優先讓他做。
從圖圖小時候起,我就有意識地培養他這方面的能力。問路、點餐、結賬、跟老師溝通......這些他能勝任的事情,我都會放手讓他去做。
![]()
現在圖圖12歲了,能夠獨立完成很多事情,自己去踢球、踢完球和同學一起吃飯,吃完飯再自己回家,有時候還會帶著弟弟去上課,順帶負責給弟弟點外賣。
包括去年暑假我們去德國看歐洲杯,整個行程的機票都是圖圖研究和預訂的。他比較了很多個方案,最終選擇了一個性價比最高的,并且也沒有損失體驗感。
![]()
這讓我更加堅信,孩子的社會化能力是在一次次自己開口、自己解決的小事里練出來的。
國慶帶孩子出門,正是鍛煉社會化的好時機,大家也可以順便讓孩子適當鍛煉鍛煉,但可能也要注意一些小細節:
1、不苛責:允許孩子犯錯
點錯菜、問錯路、說錯話都沒關系,就像我們小時候學走路一樣,難免會摔倒,但每一次摔倒都是學習平衡和協調的機會。
![]()
2、不設限:抓住所有場景
訓練孩子的社會化,不必拘泥于哪個場景。
在餐廳,可以讓孩子主動點一杯飲料;
在景區迷路,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去問路;
在超市購物時,可以讓孩子自己挑選商品、排隊結賬;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可以讓孩子自己買票、找座位。
只要我們有心,就會發現生活中到處都是讓孩子鍛煉的機會。
![]()
3、不插手:讓孩子多嘗試
犯錯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但別急著批評指責孩子,也不要急于替他們解決問題。
多給孩子一些嘗試的機會,第一次可能做得不太好,但第二次、第三次……隨著經驗的積累,孩子會越來越從容自信。
![]()
小長假已經進入倒計時了,我們可以在出去玩的時候,幫孩子完成一次重要的成長跨越,讓他們在真實的社會里,長成獨立、自信、溫暖的大人。
好了,就先聊到這里。今天是我十一假期前的最后一次值班,提前祝大家假期愉快!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