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利用帶娃的碎片時間做點兼職補貼家用,卻不料落入了詐騙分子精心設計的陷阱。近年來,刷單返利類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高發,而寶媽群體成為了主要受害對象之一。
她們希望通過兼職獲得收入,同時又能照顧家庭,而刷單返利這種“時間靈活、操作簡單”的騙局正好擊中了她們的痛點。
寶媽困境:脆弱群體的心理軟肋
寶媽群體成為刷單返利詐騙的主要受害者,源于她們特殊的生活狀態和心理需求。一方面需要照顧孩子難以從事全職工作,另一方面又希望為家庭分擔經濟壓力。
這種心理讓她們容易輕信“時間自由、收入可觀”的刷單兼職信息。一旦被騙,她們不僅遭受經濟損失,更會產生強烈的自責和焦慮,陷入“沉沒成本”的心理陷阱難以自拔。
真實案例:刷單騙局的三種面孔
案例一:陌生快遞引流,小額返利誘入深淵
2025年9月,臨泉邢塘街道的王女士收到了一個陌生快遞,里面裝著一份面膜和一張“掃碼領豪禮”的卡片。王女士掃碼后聯系上“客服”,被誘導下載了一款APP并在“金牌導師”指導下做廣告任務獲取返利傭金。
初期的小額返利讓王女士放松了警惕,隨后“導師”誘導她進行更大金額的刷單。當王女士準備提現時,卻顯示賬戶被凍結,“導師”聲稱需要充值解凍。
為了拿回投入的資金,王女士甚至答應了對方“躲避金融監管,線下現金支付”的要求,將3.5萬元現金送到指定地點,最終被騙5萬余元。
案例二:招聘平臺引流,精準打擊求職者
9月初,一位海外留學歸來的應屆畢業生王萍萍收到一條陌生短信,稱其簡歷通過初步審核。對方冒充某上市公司,提供了詳細的公司背景、擬聘崗位和薪資待遇等信息,聲稱提供“線上培訓”,并發放薪資獎勵。
王萍萍被引導下載名為“AI辦公”的App并加入內部工作群。首日簡單任務后,她成功提現156元。隨后,“考核專員”要求她出資進行“數據分析測試”,承諾30%收益。
在群內“同事們”(實為托兒)紛紛發出成功截圖的氛圍下,王萍萍轉賬100元并成功提現130元。隨后任務金額逐漸增加,直到對方要求轉賬5000元并指責她“操作失誤”,需補款重測,她才意識到被騙。
案例三:短視頻平臺引流,低價誘惑陷騙局
9月期間,一位事主在短視頻平臺被“低價領取大流量卡”的直播間吸引而下單。收到手機卡后,他按照附帶的“激活指南”二維碼下載了指定APP。
客服告知充值激活能返現,小額充值很快獲得返利后,客服稱需升級資深用戶才能開卡。當事主再次轉賬后,卻被告知“操作錯誤賬戶凍結”,需充4萬元才能解凍,否則錢全沒了。所幸事主及時醒悟,沒有造成更大損失。
詐騙目標與途徑:揭秘刷單騙局的全景圖
刷單詐騙針對特定人群,通過多種渠道引流,下圖展示了這類騙局的常見目標和途徑:
常見受騙人群
典型引流渠道
詐騙手段
預防措施
全職寶媽
母嬰群、兼職群、招聘網站
冒充商家發布“時間自由、操作簡單”的刷單任務
任何要求墊資的兼職都是詐騙
大學生
兼職群、社交平臺、招聘廣告
以“輕松兼職、高額回報”為誘餌,誘導下載詐騙APP
不掃描陌生二維碼、不下載陌生APP
待業人員
招聘網站、短視頻平臺、短信
發送虛假招聘信息,提供“試崗補貼”誘餌
通過官方渠道驗證信息真實性
低收入群體
快遞小禮品、紅包群、社交平臺
發送免費禮品附帶“掃碼領獎”卡片,誘導上鉤
不隨意掃描陌生二維碼
牢記:所有刷單都是詐騙,千萬不要被蠅頭小利迷惑。
任何要求墊資的網絡刷單都是詐騙,不要掃描陌生二維碼或下載陌生APP。
來源 | 網絡整理
編輯 | 許勁楠
初審 | 吳彩虹
復審 | 李麗寬
終審 | 孫甜甜
![]()
講述她故事 凝聚她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