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菁媽
走在小區里面看到帶著孩子的99%的都是女性,要么是奶奶,要么是姥姥,要么是媽媽。
在幼兒園的門口接送孩子的清一色的都是女性。到了小學,無論是接送孩子還是開家長會依然是媽媽,晚上給孩子輔導作業的是媽媽,給孩子洗衣做飯的是媽媽……
![]()
孩子從小身邊圍繞的都是女性,事實上,家里面最合適帶孩子的不是奶奶也不是姥姥或者媽媽,而是這個被很多人遺忘的理所當然的覺得他不是帶娃的人,這個人就是爸爸。
大部分的爸爸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外面拼搏賺錢養家,對于孩子也就是偶爾逗一逗,甚至很多孩子跟爸爸一點都不熟悉。
著名的教育自媒體博主盛國恒就提到:中國最會帶孩子的其實是爸爸,最近這幾十年沒有出現什么偉大的人物,就是因為孩子主要是媽媽帶大的。
![]()
奧地利心理學家麥克閔尼研究表明,一周跟爸爸相處少于6小時的兒童智商要比每天都跟父親相處兩小時以上的兒童低。
耶魯大學調查發現: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較高,在學校里面的成績往往也更好。
著名的心理學專家李茜就提到,如果一個男孩沒有跟父親近距離相處超過4000個小時,就會導致這個男孩子不知道怎么成為一個男人,所以容易成為偽娘。
![]()
而一個女孩子如果沒有跟父親近距離親密接觸超過4000個小時,就代表著這個女孩子長大之后不容易找對象,因為她不知道真正的好男人是怎樣的,容易被花言巧語所誘惑。
所以家里面合適帶孩子的或者說必須要帶孩子的是爸爸。
![]()
爸爸帶孩子過程中能夠提升孩子的7種能力
第1種:空間認知能力
爸爸帶孩子活著就行,所以玩得比較野,到處跑,到處動來動去,捉迷藏,騎大馬,這個能夠刺激孩子的大腦發育,特別是前額皮質的發育,能夠增加孩子的空間認知能力。
![]()
第2種:爸爸帶大的孩子規則感會更強一些
男性的規則意識會比較強,所以爸爸帶大的孩子,他就容易有規則意識,而媽媽帶大的孩子原則性會弱很多,容易沒有規則。
要知道,學校有學校的規則,社會有社會的規則,無論違反了哪個規則,都要承擔相應的后果,如果爸爸帶大的孩子,這種規則意識會更強一些。
第3種:抗挫折能力會更強
爸爸帶著孩子去爬山的時候,爸爸的力量感會更強,會引導孩子翻山越嶺,這種翻山越嶺其實也能讓孩子學會迎難而上,在面對挫折的時候是想辦法克服挫折而不是退縮。
![]()
第4種:孩子的邊界感會更強
我們會發現男性的邊界感要比女性的更強一些,比如說女孩子約著一起上洗手間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男性就基本上不會做這個事情,因為他們比較有邊界感。
男性帶孩子的時候也會幫孩子樹立邊界意識,讓孩子知道這個事可以做,這個事不能做,這其實會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第5種:獨立能力比較強
爸爸帶娃活著就行,就是因為爸爸帶娃會喜歡放手,會比較粗獷。這種活著就行的帶娃方式反而會讓孩子培養自己的綜合能力,孩子的獨立能力。
比如說爸爸跟孩子去戶外露營的時候,爸爸就讓孩子自己把這個營地弄好,自己去釣魚,爬個樹等等臟一點沒有關系,我們主要是學會這個能力。
![]()
第6種:爸爸帶娃會讓孩子更有責任感
作為男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如果是跟著爸爸長大的,那么他會學習爸爸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會更有責任感,會更有男人味。
第7種:女孩子能夠遠離渣男
爸爸帶女孩子的時候給予女孩子肯定,讓女孩子知道什么樣的男性是真正的男性。從小得到父親肯定的女孩子自然就不會被男性的甜言蜜語所迷惑,所以爸爸帶大的女孩子不容易被PUA。
![]()
爸爸帶娃不僅活著就行,而且還會活得更好。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