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報道(巴東通聯記者 黃華 范宏霞 通訊員 向大君)“新教學樓是北京支援建設的,孩子們能有這么好的學習環境,真是太好啦。”9月26日,巴東縣野三關鎮青龍橋社區居民鄧金波,每當在校門口看著孩子背著書包開心地走出來,總要和身邊接孩子的家長感慨一番。
![]()
青龍橋小學
始建于上世紀50年代的青龍橋小學,在校學生900多人,兩棟教學樓只能滿足基本的教學要求,無法開設計算機、音樂、美術、實驗等教學功能室,更沒有學生餐廳。2023—2025年,北京市累計對口支援幫扶投資1150萬元,新建教學樓、硬化操場,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原有的教學樓將改建成教學功能室和學生餐廳。今年秋季學期,新教學樓正式投入使用。
30多年來,北京市始終秉持首善標準,從講政治、顧大局的高度傾情援助巴東。“十四五”時期,北京市嚴格落實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合作規劃(2021—2025年)要求,在生態環保、公共服務、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等方面鼎力相助,累計援助資金25565萬元,援建項目47個。
![]()
北京援建的青龍橋小學新教學樓
“十四五”時期,北京市把實施移民小區綜合幫扶作為“十四五”時期對口支援巴東工作的核心,以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配套、社區產業培育和就業創業能力提升為重點,促進小區移民安穩致富,不斷提升移民小區發展能力。五年來,北京市在小區綜合幫扶方面累計實施項目8個,援助資金7170萬元。援助資金1300萬元,建設巴東縣民族實驗小學食堂建設項目,解決學校無食堂的歷史;援助資金2650萬元,建設巴東縣第二高級中學女生公寓和青龍橋小學教學樓,改善學校教學、生活條件,直接受益師生3000人;援助資金750萬元,支持巴東縣血液透析中心改造工程建設,解決庫區移民群眾看病難問題。
在鄉村振興方面,北京市每年安排資金1000萬元支持巴東“山、水、藥、酒”等產業發展,夯實產業基礎,推動農旅融合,帶動庫區群眾增收致富。由北京對口支援資金援建的東瀼口鎮牛洞坪村、茶店子鎮朱砂土村,成為恩施州鄉村振興項目試點,助力湖北巴東野三關綠蔥坡旅游度假區創成湖北省級旅游度假區,直接受益5萬余人。
同時,北京市把人才培訓、干部掛職交流、專家短期支援等作為重點,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隊伍”。“十四五”時期,北京市累計投入資金800萬元,幫助巴東縣培訓黨務、教育、婦聯及鄉村振興帶頭人等各類干部人才1400人次左右,助力巴東縣黨員干部和鄉村振興帶頭人的能力提高。
| 來源 : 云上恩施
| 聲明:除原創內容特別說明外,推送稿件圖片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