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美國紐約,召開了一年一度的聯合國大會,193個成員國的首腦及政府代表都參加了一般性辯論發言。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9月25日前往紐約,26日發言。從他出發時的飛機改道,到發言時聽眾離場抵制、場外游行抗議,再到其他國家領導人對其公開指責,可以看出,內塔尼亞胡這次聯合國之行,是真正的失道寡助,眾人唾罵。
![]()
內塔尼亞胡發言時多數國家離場
一、出行時被迫繞道
9月25日,內塔尼亞胡啟程前往紐約,按照以往的路線,都是從地中海然后穿過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等國領空,然后越過大西洋直飛紐約。但這一次,卻是從希臘、意大利領空飛快掠過,然后避開法國和西班牙領空,一路從地中海國際空域飛過,多飛了600公里,多花了兩個小時。
![]()
內塔尼亞胡飛紐約航班路線
為何要避開法國和西班牙領空?因為西班牙近期正在和以色列“打嘴仗”(見《制裁、召回大使:西班牙何以“硬剛”以色列?》),法國9月22日剛承認了巴勒斯坦國,這兩個國家都十分反感內塔尼亞胡在加沙的所做作為,他擔心遇到危險。
更重要的是,2024年11月21日,國際刑事法院(ICC)就以涉嫌戰爭罪與反人類罪為由,對內塔尼亞胡發布了逮捕令。法國和西班牙都是《羅馬公約》的簽約國,有權逮捕內塔尼亞胡。雖然有美國鼎力相助,歐洲不敢造次,但風險還是存在的。萬一內塔尼亞胡的專機被截停,然后他被押送海牙,他的政治生命將從此終結。
這不僅是個人的外交窘境,更是以色列國家形象在國際社會中所面臨的沉重打擊。
二、演講時多國離場抵制
9月26日,內塔尼亞胡如期登上聯合國大會的講臺,發表以色列立場的演講。然而,他面對的會場氛圍,卻與往年大相徑庭。
![]()
多國代表離場抗議
當他步入會場,原本應象征國際尊重與禮儀的莊重氣氛卻驟然冷卻。多數國家代表在他開口之際起身離場,以實際行動表達抗議。這種場景,在聯合國大會上并非首次發生,但如此大規模、帶有象征性集體離席的情景,卻極為罕見。
這既是對內塔尼亞胡個人的抵制,也是對以色列當前政策的公開否定。加沙沖突已造成嚴重人道主義危機,數以萬計的平民傷亡令國際社會震動。內塔尼亞胡的演講中依舊強調所謂“反恐”與“自衛權”,卻無法掩蓋其政策所帶來的慘重代價。代表們的退席,正是將外交辭令轉化為肢體語言,直接傳遞“我們不認可你”的信號。
這種冷場效果,遠比激烈的言辭更為刺痛。它表明,在國際體系中,以色列不再能依賴外交辭令輕松化解批評,其合法性已被大范圍質疑。
三、會場外民眾反以游行
內塔尼亞胡在聯合國內場遭遇冷遇,而在場外,他更是面臨滾滾而來的民意浪潮。紐約街頭,數以萬計的民眾聚集,高舉標語,呼喊口號,要求立即停止對加沙的轟炸,并控訴以色列政府的“戰爭罪行”。
![]()
2025年9月26日紐約了聯合國總部外的示威群眾
這不僅僅是阿拉伯裔或巴勒斯坦裔僑民的聲音,大量美國年輕人、社會運動組織、甚至部分猶太裔團體也參與其中。他們以靜坐、游行、集會的形式,表達對以色列政策的不滿,并譴責美國政府對以色列的軍事援助。
抗議者指出,若美國繼續為以色列背書,其國際形象將進一步受損,同時也會被視為加沙人道危機的共謀者。紐約連日的挺巴抗以游行,不僅令內塔尼亞胡的訪問蒙上陰影,也讓特朗普政府陷入兩難境地,9月25日,特朗普在白宮回答媒體記者提問時說,他不會允許以色列吞并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地區,這說明美國也難以繼續承受庇護以色列暴行帶來的民意壓力。
這些畫面與會場內的冷遇交相呼應,形成強烈反差。臺上演講者竭力辯解,臺下和場外卻是冷漠、憤怒與拒絕,這讓內塔尼亞胡此行更像是一場被全球圍困的孤獨之旅。
四、多國領導人的猛烈抨擊
更令內塔尼亞胡難堪的是,在他發言前后,多個國家領導人已在大會上輪番發聲,直指以色列的政策。
![]()
哥倫比亞總統在聯合國總部外向支持巴勒斯坦的游行群眾講話
來自歐洲的聲音尤為突出。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六世在大會上公開譴責以色列對加沙的轟炸,稱其為“可憎之行”,呼吁立即停止屠殺。這在歐洲國家元首的發言中極為罕見,體現了西班牙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彈。
阿拉伯國家領導人更是集體發難。卡塔爾埃米爾痛斥以色列“背信棄義”,指出其暗殺、轟炸行為完全違背外交精神與國際法。阿聯酋外長則在會場內外均表態,敦促以色列立刻停火,甚至在紐約與內塔尼亞胡會面時當面施壓。埃及、沙特等國的代表同樣呼吁以色列停止暴力,回到政治談判的道路上。
全球南方國家也大力發聲批評以色列。印度尼西亞總統普拉博沃宣稱要派2萬維和部隊前往加沙。玻利維亞總統更是語出驚人,聲稱將組織“國際志愿軍”解放巴勒斯坦。哥倫比亞總統會后還在聯合國大廈外拿著大喇叭對游行民眾高喊反美反以口號。
這些聲音共同構成了一場“聯合國宣判”,不僅是個別國家的憤怒,而是一種跨洲際、跨文化的共識,即以色列當前的做法違背國際法與人類良知,內塔尼亞胡的辯解顯得孤掌難鳴,甚至有種“眾聲圍攻”的意味。
從繞道飛行到會場離席,從街頭抗議到多國譴責,內塔尼亞胡的這次紐約之行幾乎處處受挫。在聯合國這樣一個象征國際秩序的舞臺上,內塔尼亞胡遭遇冷場、抗議與全球的質疑,這不僅是他個人的尷尬,更折射出以色列在當下國際體系中的孤立處境。以色列政府唯有放下屠刀,停止侵略,方能得到國際社會的尊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