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視頻號:丘腦大叔
早上好,我是腦叔,一個愛聊腦的家伙。
當你安然入睡時,你可能以為身體進入了休眠模式,但實際上,一場高效的“深夜維修”工作正在悄然進行。長期以來,我們都知道睡眠時會釋放生長激素來修復肌肉和骨骼,但其中的具體機制一直是個謎。
![]()
現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團隊通過對小鼠大腦回路的深入分析,終于揭示了這個神秘的“維修系統”是如何運作的。這項發表在《細胞》(Cell)期刊上的研究不僅解開了睡眠與身體修復的秘密,還可能為治療2型糖尿病和阿爾茨海默病等與睡眠相關的疾病提供新的方向。
睡眠:身體的“深夜維修隊”
研究人員通過直接記錄小鼠在多個睡眠-覺醒周期中的神經活動,發現生長激素的釋放方式會隨著睡眠階段的變化而調整。在快速眼動(REM)和非快速眼動睡眠期間,生長激素的分泌量都會增加,但負責促進和抑制其產生的神經元的影響力卻在不斷地轉換。
![]()
研究人員分析了小鼠在睡眠/清醒周期中的生長激素釋放情況
這個精密的“維修系統”還包含一個有趣的反饋回路,其中藍斑核(locus coeruleus)扮演了關鍵角色。這個大腦區域與我們的清醒狀態緊密相關。研究人員丹尼爾·西爾弗曼(Daniel Silverman)解釋道:“睡眠驅動生長激素的釋放,而生長激素反過來又會調節清醒程度”。這種微妙的平衡至關重要,它決定了我們身體的生長、修復和新陳代謝健康。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睡眠不足會導致生長激素分泌減少,而過多的生長激素又會讓人難以入睡。
睡眠不足,不只是困那么簡單
生長激素除了促進生長,還負責管理身體對葡萄糖和脂肪的代謝。如果長期缺乏睡眠導致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就像一個工廠的能源和物料調度系統出了故障,整個身體的新陳代謝都會受到影響,從而增加患上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此外,藍斑核在我們清醒時也控制著大腦的警覺性。因此,這項新發現的機制可能不僅影響身體的修復,還可能在白天對我們的認知能力產生影響。
盡管目前的研究主要基于小鼠,但科學家們有理由相信,這些機制在人類大腦中也以類似的方式運作。這些發現為未來開發新的治療方法提供了基礎。例如,可能會出現針對特定細胞類型的基因療法,以調節藍斑核的興奮性,從而幫助那些長期飽受失眠困擾的人們。
原文作者:David Nield
原文參考:https://www.sciencealert.com/study-reveals-brain-system-that-repairs-your-body-while-you-sleep
聲明:本文版權屬于原作者,僅用于學術交流
腦叔創建了一個名為“丘腦大叔·大腦管家”的知識星球。我把它定位為一本持續更新的大腦進化訓練指南,專注于分享認知行為與健康知識,陪伴腦友解決認知與情緒問題,提升大腦能力、推動自我進化,助你收獲更幸福的人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