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特朗普
日前,特朗普在同東盟國家馬來西亞和柬埔寨簽署貿易協定時,加入了一則被稱為“毒丸”的條款,條款中稱,一旦被美方發現,有國家簽署競爭性協議,損害了美國的利益,美方隨時可以單方面撕毀貿易協議。
說是反對競爭性協議,其實是以此來減少東盟國家和中國“牽手”。通過條款把東盟國家和中國的合作可能性綁在道義或經濟壓力下,讓它們在對華合作時必須考慮美國的立場和潛在懲罰風險。
換句話說,這個條款不只是經濟問題,更是一種地緣政治工具——把貿易協議變成“外交杠桿”,讓美國在區域競爭中保留隨時插手的權力。
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專家瑪麗亞表示,特朗普的這項條款是對多邊主義的一記重拳,最終目的是阻止供應鏈同中國的整合。
此言不虛,東盟國家一旦接受該條款,在簽署任何與中國或其他國家的協議時,都要考慮美國的反應,這本質上削弱了多邊貿易談判的自由空間。大家在做決定時,不能單純考慮區域利益或供應鏈效率,而必須把美國的立場放在首位。
長期來看,東盟與中國的供應鏈聯系越來越緊密,而這種條款像一根繩子,把國家的手綁在“不能靠近中國”的位置上,從而延緩或阻斷中東盟供應鏈的深度融合。這條款表面是保護美國利益,實質上是用經濟手段干擾多邊合作和供應鏈布局,同時遏制中國在東盟的影響力。這么看來,稱它是“毒丸”再合適不過了。
可是要知道,中國-東盟的關系非比尋常。中國已經是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供應鏈高度嵌套,短時間內撕毀或疏遠合作成本巨大。另外,10月底,中國-東盟貿易3.0升級議定書在吉隆坡簽署。這不僅是貿易數字增加,更是制度化和戰略性合作的強化,意味著東盟和中國的合作更難被外力輕易撕開。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想用一則條款離間中國-東盟,未免顯得可笑。
眼下,局勢逐漸有風雨欲來之勢。東盟國家紛紛“自救”。6日,外交部網站宣布,泰國國王將于本月13日至17日訪華。這是幾十年來泰王首次訪華。在美國不斷施壓、試圖通過“毒丸條款”控制東盟國家選擇時,泰國此舉表明,它愿意在中美之間保持一定自主空間,不被單邊威懾完全左右。
另外,訪問中國可進一步鞏固泰中在貿易、基礎設施和供應鏈上的合作,這也傳遞給其他東盟國家一個信息——在面對美國壓力時,可以尋求中國作為“戰略平衡”。作為東盟重要成員國,泰國動作往往會被其他成員國參考。這次訪問可能帶動更多東盟國家在中美博弈中采取更務實、靈活的立場,而不是完全向美國靠攏。換句話說,這既是東盟“自救”的一個象征,也是地區局勢中風向微妙調整的信號——中美競爭下,東盟正在努力“多點平衡”,而不是被動承壓。
除了泰國之外,柬埔寨也有動向。據彭博社報道,柬埔寨將把國內新買入的黃金,存儲到廣東深圳金庫中。美媒還提到,除了柬埔寨外,還有好幾個國家也有同樣的想法。
![]()
據彭博社報道,柬埔寨將把國內新買入的黃金,存儲到廣東深圳金庫中
把黃金存儲在中國,實際上是對國際金融體系依賴的多元化。美國和西方金融體系對一些國家有潛在制裁能力,而黃金是硬通貨,把它存到中國,相當于“備用通道”,減少單一體系帶來的風險。
黃金存儲本質上是一種信任投票,也體現出柬埔寨(以及其他幾個國家)在金融和經濟上逐步向中國靠攏,同時也給美國的威懾條款增加了復雜性——你說撕毀協議,但這些國家已經在構建自己的戰略緩沖。
東南亞國家此舉,不僅僅是經濟操作,這也是對外界發出的政治信號:你想限制我們的合作選擇?好,我們有辦法自我“保險”,而且這種保險還在你的競爭對手手里。
總的來看,這些動作表明東盟部分國家正在悄悄構建“中美之間的戰略緩沖”,既不完全倒向美國,也不徹底脫離中國,而是通過經濟和金融手段增加自主空間。
延伸閱讀
隨著國際黃金價格的波動不斷加大,各國央行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現如今的信用貨幣之中的美元,已經不是錢的美元了,它對全球大宗商品的定價權和購買力正在被人民幣取代。甚至已經有東南亞國家做出決定要把黃金儲備寄存在中國,依靠人民幣黃金之前的強信用來提升自己信用貨幣的地位。
國際黃金價格火箭般的沖上了4300美元,又過山車式的暴跌500美元,國際投行忙著唱空黃金價格,卻絕口不提美元和美債正在被其他貨幣所取代。
東南亞國家決定將黃金寄存在中國對于美元來說意味著什么?美元美債的崩盤從什么時候開始發生?
人民幣的黃金籌碼
根據美國媒體彭博社的11月6日的最新報道,柬埔寨將成為首批在中國儲存黃金的國家之一,目前柬埔寨央行持有約54噸黃金,占柬埔寨26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四分之一。
![]()
柬埔寨計劃將黃金儲備存放在位于深圳保稅區
柬埔寨計劃將黃金儲備存放在位于深圳保稅區,并在上海黃金交易所注冊的金庫中。除了柬埔寨之外,還有其他的國家對這種做法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正評估將黃金儲備從倫敦等傳統黃金中心分散配置的好處。
這標志著北京在推動自身發展為全球黃金中心方面取得了初步進展。
1919年美國憑借一戰債務關系構建了布雷頓森林體系;2025年,中國則通過黃金托管網絡悄然改寫金融規則。金融權力的轉移從來不是一夜之間,而是由無數個看似微小的決策累積而成。
現在美元霸權還能夠支撐多久,完全要看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速度,雖然說這幾天美元指數再度漲到過100以上,但是這掩蓋不了美元購買力下降,美債賣不出去的窘境。
![]()
圖為人民幣和美元
美元指數之所以會上漲,完全是因為歐元,英鎊,日元和韓元等相關信用貨幣貶值更大的額原因,所以哪怕美元的購買力下降,美元指數卻在上漲。
但是在國際貿易上,想要用美元購買大宗商品,面對的就是像黃金一樣漲價的情況。
換句話說就是,美元指數的上漲并不代表美元升值,相對應的黃金作為一般等價物,金價的上漲就代表的美元的購買力下降,是美元貶值的表現。
![]()
人民幣已經超越了美元,成為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跨境交易支付貨幣
當下,國際商品貿易的發展,使人民幣已經超越了美元,成為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跨境交易支付貨幣。
而在2010年,人民幣跨境交易支付的份額接近0%,但是,現在是53%。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以美元計價的黃金上漲了近60%。隨著美債規模的不斷膨脹,美元規模不斷的超發,黃金的漲幅還會持續。
但是隨著美債規模的不斷膨脹,中國卻一直在減少美債的持有量,根據公開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出售了260億美元的美國政府債券。
![]()
中國一直在減少美債的持有量
這使中國持美債數量降至7310億美元,為2008年1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從各方面來看,美元的持續性貶值,和美元霸權的不斷收縮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所以東南亞國家的央行才會選擇將黃金儲備放在中國。
這個邏輯基本上和當初美國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一樣,各個國家為了貿易的便捷以及增強自己國家貨幣的主權信用,必須找一個強有力的主權信用貨幣進行掛鉤。
以前大家選擇的是美元,而現在大家正在拋棄美元,選擇人民幣。
之前有個貨幣史學家Egon von Greyerz預言“美元將貶值90%”,目前這個預言正在慢慢實現,就如同英鎊逐漸退出貨幣貿易體系一樣,美元的貶值不僅僅是對黃金或者大宗商品貶值。
往更深層次的說,隨著美國整體綜合國力的不斷衰落,美元相對于其他信用貨幣也會貶值超過90%以上。
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作為全球主要流通貨幣的英鎊兌美元的比例是1英鎊可以兌換4美元,而現在美元和英鎊的匯率接近1比1.
所以說美元的貶值雖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最終會成為現實。
而相對應的人民幣也會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會逐漸成為國際貿易中最佳的選擇,其他國家也會像以前儲備美元一樣,加大對人民幣的儲備力度。
美元霸權正經歷結構性衰退,而非周期性調整。黃金的持續走強不是偶然,而是全球央行對美元信用投票的必然結果
這個過程之中無論是特朗普政府還是美聯儲都沒有選擇的余地,只能夠默默地接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