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云看來,未來的商業競爭,本質上是技術生態的競爭。誰能掌握最底層的、最核心的智能技術,誰能構建最繁榮的開發者和應用生態,誰就能在智能時代獲得最寬廣的“護城河”。
![]()
時至今日,生成式AI的浪潮之巔已然初現。每年的云棲大會,也成為影響中國AI行業走向的重要風向標。
作為中國云計算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執牛耳者,如今的阿里云,已然蛻變成為國內領先的“全棧人工智能服務商”——
AGI并非終點,而是下一個產業浪潮的開端,而這個開端,需要持續而堅定地投資,更開放共贏的態度,引領行業伙伴共同發展和進步。
前不久,國際市場調研機構沙利文(Frost&Sullivan)發布的《中國GenAI市場洞察:企業級大模型調用全景研究,2025》報告中顯示,2025年上半年,阿里通義成為目前中國企業選擇最多的大模型。
從模型層的持續創新,到平臺層的生態構建,再到基礎設施層的堅實投入,阿里云的每一步都清晰地勾勒出其從AGI到ASI的雄心壯志。
本次阿里云棲大會2025,則是將其最新的思考與實踐成果集中呈現,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觀察窗口。
通過這場AI盛宴,我們得以一窺,阿里云在AGI的時代關口,如何描繪智能時代的未來藍圖。
01 更新的AI產品,更大的AI平臺
通往AGI的道路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產品迭代,作為發展道路上的堅實階梯。在最新的云棲大會上,阿里云再次以一系列密集發布的新模型、新產品和新平臺,展現了其強大的“肌肉群”,也讓業界看到了其加速AGI進程的決心。
在云棲大會現場,阿里云CTO周靖人,發布了覆蓋了從文本到多模態、從專業領域到通用能力的多款通義家族迭代新品。從模型智能水平、Agent工具調用和Coding能力、深度推理、多模態等方面實現多項突破。
需要指出的是,這并非簡單的迭代升級,而是阿里云對其模型能力進行精細化、專業化布局的體現。
以阿里通義千問的旗艦模型Qwen3-Max為例,作為該系列中規模最大、性能最強的基座模型,Qwen3-Max在預訓練階段使用了高達36T tokens的數據,總參數量突破萬億級別,展現出卓越的編程能力(Coding)與Agent工具調用能力。
在評估大模型通過代碼解決現實問題的SWE-Bench Verified測試中,其Instruct版本取得了69.6分的成績,穩居全球第一梯隊;而在專注于Agent工具調用能力的Tau2-Bench測試中,Qwen3-Max更是斬獲74.8分的突破性高分,表現優于Claude Opus4和DeepSeek-V3.1等模型。
在推理能力方面,Qwen3-Max同樣表現優異。通過結合工具調用與并行推理技術,其綜合推理性能再創新高。尤其在數學推理相關的AIME 25與HMMT測試中,該模型雙雙獲得滿分100分的突破性成績,這也是國內模型首次實現這一里程碑。
此外,其他主要模型包括支持19種語言及方言輸入、10種語言輸出的原生全模態大模型Qwen3-Omni、視頻理解模型Qwen3-VL、開源圖片編輯模型Qwen-Image等7個模型更新,截至目前,通義系列模型已經累計發布了300余款。
與這幾款模型一同亮相的,是全新的“通義”品牌形象。這標志著“通義”已經從單一的模型名稱,演變為一個包含多元化模型、工具鏈和服務的完整AI家族,一個代表著阿里云AI實力的核心技術標識。
Agent開發也成為本次云棲大會的重點。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開發者嘗試在阿里云百煉上構建Agent。目前,阿里云百煉平臺已有超20萬開發者開發了80多萬個Agent。
對企業來說,百煉已經不局限于一個包含工具鏈、數據集和計算資源的開發平臺,它更是一個技術的交流平臺,通過構建這樣一個開放的平臺,阿里云正在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加速整個AI產業的技術迭代和商業化落地,為AGI的到來培育最肥沃的土壤。
02 實現“ASI”的三步走
即便如今,AI應用和落地場景在不斷涌現。但在吳泳銘看來,AI能力遠未達到完全體狀態。
“AGI并非AI發展的終點,而是全新的起點。AI不會止步于AGI,它將邁向超越人類智能、能夠自我迭代進化的超級人工智能(ASI)。”
一如過往數十年,AI浪潮的數次潮起潮落,它們都曾伴隨著巨大的期望、資本的狂熱,以及不可避免的技術泡沫和崩潰時刻。正因如此,一個更為“全棧”的AI服務商,能最大程度消解技術演進中的不確定性,從而讓技術發展的每一步,都走得更為堅實。
如今,被定義為“全棧AI服務商”的阿里云,同樣源自上述戰略判斷。吳泳銘認為,通往ASI的路徑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
其一為“智能涌現”,AI通過學習人類知識具備泛化智能,目前的通義已經達到這個目標。
其二為“自主行動”,AI掌握工具使用和編程能力以“輔助人”,這是行業當前所處的階段。
其三為“自我迭代”,AI通過連接物理世界并實現自學習,最終實現“超越人”。
實現ASI并非一蹴而就,阿里云對此的認知十分清醒。想要穿越周期,避免重蹈覆轍,從AGI穩步邁向ASI,僅有先進的模型和算法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采取一種系統性的、分階段的、腳踏實地的推進策略。
在技術路徑上,通義千問堅定開源開放路線,要成為AI時代的“Android”;在基礎設施上,則要構建超級AI云,作為下一個時代的超級終端,為全球提供智能算力網絡。
相較此前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大量基建層面的工程由運營商完成,如今AI基建,則需要廠商層面的不斷投入。因此,此前宣布的3800億元人民幣投資計劃,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被投入到其全球數據中心和高性能計算基礎設施的建設中。
從財報層面來看,加大AI基建投入并非無跡可尋。一方面,阿里云在2026財年第一季度的增長,主要來自公共云收入增長帶動,其中AI相關產品收入已經8個季度保持三位數增長。
這也帶動了其他公共云服務需求增長,客戶擴大采購公共云的計算、存儲等產品以支撐AI應用。
財報增長背后,則是阿里云加速在硬件技術層面的布局與突破。在底層硬件層面,云棲大會上,阿里云發布全新一代磐久128超節點AI服務器,可高效支持多種AI芯片,單柜支持128個AI計算芯片,密度刷新業界紀錄。磐久超節點集成阿里自研CIPU 2.0芯片和EIC/MOC高性能網卡,采用開放架構,相對于傳統架構,同等AI算力下推理性能還可提升50%。
在網絡層面,阿里云新一代高性能網絡HPN 8.0全新亮相,采用訓推一體化架構,存儲網絡帶寬拉升至800Gbps,GPU互聯網絡帶寬達到6.4Tbps。在存儲層面,阿里云分布式存儲面向AI需求全面升級。高性能并行文件存儲CPFS單客戶端吞吐提升至40GB/s。
在AI智算集群層面,阿里云智能計算靈駿集群通過多級親和性與拓撲感知調度設計,基于HPN 網絡支持10萬卡穩定互聯,多級可擴展的架構讓每張卡間互聯路徑更短、帶寬更優。靈駿集群面向任務的穩定性設計、故障分鐘級恢復能力,有效提高了模型訓練任務的集群穩定性。
![]()
截至目前,市場調研機構Omdia發布的《中國企業GenAI(生成式AI)采用格局,2025H1》報告中也指出,超七成的《財富》中國500強企業已采用GenAI,其中,阿里云滲透率排名第一。
十年之約,3800億的投入。這是阿里云對未來的豪賭,也是其對AI技術發展規律的戰略洞察。它確保了無論是阿里云自身的模型研發,還是其平臺上千行百業的客戶,都能源源不斷地獲得算力支持。這為通往AGI乃至ASI的漫長征途鋪設了最堅實的道路。
03 “百年老店”的技術底蘊:遠見、開放與護城河
“AI將重構整個基礎設施、軟件和應用體系,成為真實世界的核心驅動力,掀起新一輪智能化革命。”
正如吳泳銘所言,立志成為百年老店的阿里,人工智能早已不是一個可選項,而是其未來生存和發展的核心戰略支柱。
![]()
從PC時代的電商,到移動時代的數字生活,再到如今的智能時代,阿里巴巴的每一次成功轉型,都離不開對技術浪潮的精準把握和提前布局。
早在十多年前,當云計算的概念在中國還鮮為人知時,阿里便以巨大的決心和投入,孕育了阿里云這一“新物種”。正是這份對技術的長期主義堅持,才使得阿里云能夠在今天的大模型時代,擁有舉足輕重的行業地位。
如今,面對AGI乃至ASI,這或許是足以改變人類歷史的技術革命,阿里云的策略同樣是“未雨綢繆”——3800億的基礎設施投資、對前沿算法的持續探索、對開源生態的大力建設,這些看似耗資巨大、短期內難以完全看到商業回報的舉措,實際上都是在為阿里巴巴未來幾十年的技術競爭力打下堅實的地基。
在阿里云看來,未來的商業競爭,本質上是技術生態的競爭。誰能掌握最底層的、最核心的智能技術,誰能構建最繁榮的開發者和應用生態,誰就能在智能時代獲得最寬廣的“護城河”。
當前,阿里云在AI領域的一切投入,都是對“百年老店”愿景最務實的投資。這不僅關乎阿里云自身的未來,更關乎整個阿里集團能否在AI驅動的產業革命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ASI的星辰大海并非一蹴而就,這條路注定道阻且長。但通過其在云棲大會上展現出的決心與實力,我們有理由相信,踩在時代脈搏上的阿里與阿里云,正在走上一個前所未有的全新起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