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還在糾結開學是打車還是坐地鐵時,有個小伙子已經踩著單車從沈陽晃到了武漢。不是拍電影,也不是搞行為藝術,就是簡簡單單把上學路走成了地理課本——20天,1850公里,六個省市,一路從東北平原蹬到了長江岸邊。這個叫費騰的18歲沈陽男生,愣是把錄取通知書變成了一張充滿汗水和風景的騎行地圖。
![]()
這小伙子叫費騰,是武漢工程大學2025級的新生。其實這趟騎行不是一時興起,早就在費騰心里埋下了種子。高三刷題刷到頭暈時,他就常幻想騎著車穿越山河的畫面。備考那陣兒他就許了愿,一想到能騎車去大學,學習都更有勁兒了。高考他考了590分,妥妥拿到錄取通知書,這愿望也就提上了日程。出發前他做足了準備,路線、補給、修車工具樣樣備齊,8月23號那天,在爸媽的目送下從沈陽家門口出發了。說起來他也算有基礎,高二時就騎過沈陽到大連,不過那次他爸開車跟著,這次可是真真正正的獨自挑戰。
![]()
9月19號,他把這20天的歷程剪成視頻發出來,配文寫著“你太專注于未來,卻從沒有意識到,今天正是你多年前祈求的模樣”,一下子收獲了600多個點贊。他說騎行時會進入一種高度專注的狀態,就像人生,是個漫長的過程,要學會順其自然但堅定地走下去。
![]()
評論區早就炸了鍋。“你牛!青春就該有青春的樣子!”這條點贊最高的評論,說出了好多人的心里話。現在的年輕人,總被貼上“躺平”“宅”的標簽,可費騰這一路,簡直像往平靜湖面扔了塊石頭——濺起的水花全是“佩服”。有人羨慕地說“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也有人暖心祝福“武漢必不辜負你不遠千里的執著”。翻著那兩百多條留言,你會發現大家夸的不只是他的體力,更是那種說走就走的勁兒。
你說他完全不怕嗎?當然不是。出發不到50公里就爆胎,在滄州鄉間小道遇上積水淹過半個車輪,在秦皇島淋成落湯雞還發燒一夜……但這個小伙子愣是沒打退堂鼓,修車工具掏得利索,發燒睡一覺繼續趕路。他說這一路像極了人生——有遼河平原的牛羊成群,也有山海關的壯闊;有葫蘆島海風的溫柔,也有大別山爬坡時的咬牙堅持。
![]()
最讓人暖心的,是路上那些陌生人的善意。盤錦省道旁便利店的大叔硬塞給他幾瓶水,囑咐他“注意安全”;葫蘆島郊區迷路時,騎電動車的大姐主動帶他回到國道。這些細碎的溫暖,比任何能量膠都管用。費騰笑著說:“要不是這些人,我可能半路就慫了。”你看,有時候世界就是這么可愛,當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時,連陌生人都會來幫你一把。
![]()
但如果你以為他只是個“鐵腿少年”,那就錯了。初三那年他還是個130多斤的小胖子,沉迷游戲,直到在沈陽渾河綠道騎車時找到了比游戲更上頭的快樂。后來他偷偷研究職業車手的技巧,和路邊遇到的騎友討教,還攢了一堆自行車比賽的獎牌。更絕的是,到武漢報到第二天,他直接跑去恩施參加全國公路自行車賽,拿了大學生組第22名。這劇情,連勵志電影都不敢這么拍。
![]()
如今他的視頻號里,那段騎行剪輯已經收獲600多個贊。鏡頭掃過麥田、古城、長江大橋,最后定格在黃鶴樓的夕陽下。他配的那行字:“你太專注于未來,卻從沒有意識到,今天正是你多年前祈求的模樣。”這句話戳中了好多人的淚點——那個在題海里抬頭幻想遠方的少年,終于用車輪碾過了青春最熱烈的注腳。
![]()
費騰的故事之所以打動那么多人,大概是因為他活出了我們內心藏著的那個冒險夢。在高鐵三小時能穿越半個中國的時代,他選擇用最原始的方式去丈量土地,這種“慢”反而成了最珍貴的體驗。網友們的沸騰不只是在贊美一個體能強大的少年,更像是在集體懷念某種失落的勇氣——那種愿意為夢想折騰的笨拙熱情。
其實青春從來不是某個年齡標簽,而是是否還有敢做“不合理”選擇的沖動。就像費騰在騎行中感悟的,人生和長途騎行一樣,重要的不是搶速度,而是在每個坡道學會調整呼吸,在每次爆胎后自己補胎。這種“在路上”的狀態,或許比抵達目的地更接近教育的本質。當太多人把大學當成人生跳板時,這個18歲少年用1850公里告訴我們:真正的成長,藏在你如何走向目的地的過程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