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沖突中屢戰屢敗的拉平上將,終于被忍無可忍的普京下令“扒掉軍服”,貶到地方上去負責征兵工作了。
最近,關于原俄軍列寧格勒軍區司令亞歷山大·拉平上將正式退出現役,并被任命為韃靼斯坦共和國顧問,主要負責地方征兵工作的消息,雖未得到官方最終確認,但已在俄羅斯國內外引起了廣泛關注。
![]()
在俄烏沖突爆發前,拉平上將已貴為俄軍核心戰力——中部軍區的司令,麾下精兵強將云集,地位顯赫。沖突初期,他率領中部軍區部隊投入戰場,曾被寄予厚望。
然而,在烏克蘭軍隊發動的哈爾科夫方向凌厲反攻中,拉平所部未能有效穩住防線,導致了戰略上的被動。這一失利,使其成為了輿論的焦點,不僅引來了像車臣領導人卡德羅夫這樣的內部批評,稱其為“受總參謀部高層保護的庸才”,也讓其軍事指揮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盡管之后他曾一度被重新啟用,擔任陸軍參謀長兼第一副司令,并在俄軍進行軍區調整后,被委以重建列寧格勒軍區并指揮“北方”集群的重任,意在兵鋒再指哈爾科夫并確保庫爾斯克等邊境地域的安全,但其后續表現仍難以令人完全滿意。
特別是在庫爾斯克方向的防御部署上,其決策和行動被指存在疏漏,給了烏軍可乘之機,一度突入庫爾斯克境內。雖然后來在增援部隊的配合下,成功將烏軍逐出,但在向蘇梅州發展的進攻戰役中未能取得決定性突破,戰局再度陷入僵持。屢次在關鍵戰線上未能交出亮眼成績單,最終導致這位年過六旬的老將的軍事生涯走向了終點。
![]()
拉平實際上是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因被認為指揮作戰不力而陸續被調整或撤換的一系列高級將領中的一個標志性人物。縱觀當前俄軍高層架構,戰爭初期執掌各大軍區和軍種的主官中,已有相當一部分發生了更迭。例如,除拉平外,其他幾位戰前任命的軍區司令也大多已去職,僅剩的莫斯科軍區司令庫佐夫列夫成為了那個時代的“遺珠”。
同樣,俄羅斯陸軍、空天軍的海軍的總司令也均已換帥。在面對俄烏沖突這種需要統籌龐大兵力、應對高強度消耗戰和復雜電子戰、無人機戰爭的全新形態的沖突時,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他們的指揮理念、作戰模式和組織能力,未能完全適應這場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現代戰爭的要求。
![]()
與因戰績不佳而被淘汰的拉平等人形成對比的,是另一類因政治因素淡出視野的將領,其典型代表便是原空天軍司令蘇羅維金大將。
蘇羅維金在戰爭初期,特別是在指揮“南方”集群和后來擔任一段時間的對烏特別軍事行動總指揮期間,以其相對強硬和務實的風格,一度穩定了俄軍戰線,甚至贏得了“末日將軍”的綽號,在部分前線部隊中享有聲望。
然而,其與一度兵變的“瓦格納”集團創始人普里戈津過往甚密的關系,成為了其職業生涯的重大隱患。在“瓦格納”事件后,盡管蘇羅維金公開表示效忠,但仍難逃被邊緣化的命運,其情況更側重于政治層面的考量,而非單純的軍事指揮能力問題。
在這場廣泛而深刻的新老交替中,一個顯著的趨勢是俄軍高層正在加速年輕化。觀察當前執掌俄軍五大軍區和三大軍種的司令官群體,除了海軍司令莫伊謝耶夫上將屬于60年代初出生外,其余絕大多數都是1965年之后出生,其中最年輕的陸軍司令莫爾德維切夫上將更是70后。這批中生代乃至新生代將領,大多經歷過車臣戰爭、敘利亞戰爭的錘煉,并且更重要的是,他們正在俄烏沖突這個殘酷的實戰環境中迅速積累著指揮大規模兵團作戰的寶貴經驗。
普京總統大力推動這次換將,其意圖不僅在于應對當前陷入僵持的戰場態勢,尋求打破僵局的可能,更深層次的考量或許在于為俄羅斯武裝力量的未來奠定基礎。
![]()
盡管俄軍在戰爭初期遭遇挫折,暴露出在裝備、訓練、情報等諸多方面存在的問題,但這些問題的根源是復雜的,與俄羅斯長期以來的經濟結構、軍費投入水平、軍事改革進程等宏觀因素密切相關,很難完全歸咎于個人。
進一步透視,普京此次對軍隊指揮體系的系統性調整,通過提拔在實戰中證明了自己能力且相對年輕的新一代將領,普京實際上也是在為潛在的接班人,無論是外界猜測的久明還是其他人,預先打造一支忠誠可靠、經驗豐富、能打勝仗的軍事領導團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