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這款坦克號稱是“亞洲第一”,在去年美國《國家利益》網站上世界坦克排名,韓國的K2也是榜上有名。韓國網友曾說過,七輛99A并成一排,K2一炮就能打穿。
![]()
作為“油管五常”的上二常,韓國和印度還是有很多共同之處的,不過在坦克研發上,印度喜歡“拼好飯”,而韓國獨愛“部隊鍋”。 “部隊鍋”的確要比“拼好飯”強一些,至少是自己煮的,花了一些心思。所以,從性能上看,K2比阿瓊要強不少,阿瓊是自家人都嫌棄,K2至少還出口到了波蘭。
K2坦克立項于1995年,在介紹它之前,我們有必要先聊一聊K1坦克。
![]()
朝鮮戰爭之后,韓國人對于坦克的陰影揮之不去,當時北邊的一號太陽從蘇聯那里搞到了T34,3天占領漢城,摧枯拉朽般將韓國士兵一路攆到了釜山。
戰后,韓國人接收了美國的二手坦克 M47和M48,不過朝鮮后來又搞到了蘇聯的T62,這讓韓國倍感壓力。于是他們決定自研一款坦克,在美國通用動力公司的協助之下,K1坦克開始立項。
這款坦克的動力系統由德國MTU提供,傳動箱用的是德國采埃孚技術。主炮為105mm線膛炮,由美國提供,后續升級到了120mm。
![]()
裝甲使用的是類似于英國“挑戰者”的喬巴姆復合裝甲,正面等效400mm均質鋼。這款坦克的外形很像美國M1,戰斗全重有51噸,獲得了“小M1”的稱號。
K1坦克研制出來后進行了批量生產,此時韓國經濟在樸正熙的帶領下已經騰飛,工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創造了“漢江奇跡”,因此韓國整合各國技術的能力還是有的。K1總共生產了1500多輛,包括400多輛K1A1,至今仍有裝備。
![]()
K1坦克的研制為后來的K2積累了經驗,但也產生了路徑依賴,導致坦克的各子系統嚴重依賴外國技術,韓國不是沒有想著改變,但是實力不允許,自研總是出問題。
在韓國人看來,他們是照著老鷹畫游隼,自家的“小M1”雖然比不了德國豹2和美國M1,但是在全球第三代坦克中怎么著也得排第三名吧。
之后T80U給韓國帶來了一點蘇式震撼。在上世紀末,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為了還債,把一部分T80坦克抵給了韓國,這些T80還是自用版的,性能出眾,至今韓國人還當寶貝疙瘩在用。
![]()
越缺什么,就越愛什么。T80的48倍徑125mm坦克炮又長又粗,讓韓國人不能自拔。
在這個背景下,K1坦克的生產和改進指標還沒完成就立項K2。本來K2的問世時間還要早一些,但是韓國國防科學研究所非要自研動力包和變速箱,把任務交給了斗山集團和本土的其它企業,這一耽誤就是十年,他們高估了自己的工業實力,最后還是逼不得已,采用德國技術。
早期批次用的還是德國MTU的發動機,外加倫克的變速箱。動力為1500匹馬力,配合戰斗全重55噸完全夠用。K2的公路極速為70公里/小時,越野極速48公里/小時,在第三代主戰坦克中,這個數據是合格的。
![]()
K2主炮選擇的是德國萊茵金屬的120mmL55滑膛炮,能發射多種先進彈藥,與北約集團彈藥通用。自研的K279穿甲彈,能在2000米內擊穿640mm的北約標準鋼板。
在裝甲防護方面則采用了模塊化復合裝甲,前裝甲厚度未知,韓國官方宣稱能抵御120mm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如果真是這樣,那也很不錯了,今年韓國還準備給K2裝上主動防御系統。
![]()
K2的懸掛系統自研的液氣懸掛,讓坦克可以做出各種姿態,很像日本的10式。這種懸掛能增大主炮射界,甚至支持對山地反斜面目標。火控系統集成了激光測距儀、毫米波雷達、水平感應器等一系列主流的技術,具備獵殲能力。同時,該坦克還有FCS內建板機延遲裝置,主要用來強化越野行進時的射擊精準度,與法國勒克萊爾類似。
電子系統方面,K2上有激光告警系統、GPS導航模塊,還具有敵我識別能力。上面的車際通訊系統,可以讓車長與其它坦克實時互聯,另外還能與旅一級指揮機關一對一通訊。
從整體上看,K2在三代坦克當中,性能的確不錯,但是,它更像是一輛德國坦克,外面套了一層美國軍大衣。技術來源相當廣泛,很多零部件要外購,一輛K2要870萬美元,還不是升級版的。
![]()
韓國是歐美軍火公司的組裝廠,這倒給他們帶來了一個優勢,武器比較好賣。2022年波蘭就與韓國簽訂了150億歐元的軍事訂單,其中包含23億美元的K2坦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