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老白第205篇原創筆記
前言
40歲后,最明顯的感受就是,記憶力顯著下降。很多時候,上一秒話還在嘴邊,下一秒就消失不見。
工作時,貼滿便利貼的顯示器,也時常喚不回被遺忘的絲毫記憶。
有人說,職場就像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而我覺得: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戰場早已不是辦公桌的方寸之地。
對無效信息的屏蔽力,其實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戰斗力。
01 真正的安全感,不是什么都知道
對電腦稍有研究的朋友想必都懂得:
無論配置多高,價格多貴,當存儲空間即將填滿,運行內存又不夠大時,卡頓是必然現象。
人腦也一樣。
工作時,本想查個資料,轉眼間刷著短視頻嘿嘿傻笑;飯后看到八卦新聞,睡意都擋不住吃瓜的亢奮;打算寫份報告,卻被人拉去湊樓下新開業的熱鬧。
這就是為什么感覺自己很努力,事情卻總是忙不完的原因。
其實,人類生來好奇,本能渴望獲取信息。
但在職場,時刻拿著手機,接收太多無關緊要的信息,大腦又怎么可能不宕機?
人們總害怕被隔離在社交圈之外,害怕接不上熱梗而落伍,卻忽略了——真正的安全感不是什么都知道,而是知道哪些值得知道。
02 屏蔽力,是大腦急需的過濾器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條評論:
“我家10多年前囤的鹽到現在還沒吃完。”
想起《烏合之眾》中描繪的一些現象,在此刻仿佛被具象化。
如果說電腦可以通過軟件,定期清除冗余信息來提高免疫力,那對于我們來說,屏蔽力,就相當于給大腦安裝過濾器。
北宋詩人林逋在《省心錄》中寫道:
“耳不聞人之非,目不視人之短,口不言人之過。”
當你拒絕成為無效信息的中轉站,自然而然也就擁有了甄別無效信息的判斷力。
記住,職場上,他人口中聽到的每一個熱點事件,都說明本就與你無關;真正重要的信息,自會翻山越嶺向你奔來。
03 修煉屏蔽力,才能做自己
有讀者問過我,怎么應對嘈雜的工作環境?我回了4個字:降噪耳機。
當然,這治標不治本,但人與人之間最忌諱交淺言深,我不便直接告訴他,有3種方法實現關鍵目的:
修煉屏蔽力。
專注目標。無論人生終極目標多宏大,都需要每一個階段性的小目標來支撐。只專注于和當前目標有關的信息時,煩惱自動消失一大半。
物理阻斷。處理重要任務時手機開啟免打擾設置,或是注冊多個通訊軟件賬號來區分工作與生活,都能避免被無效信息過多刺激。
心理隔絕。即使一個人看起來很完美,也有可能偷偷隨地吐口水。職場上,學會對權威祛魅,你才能真正區分錯與對。
出眾的閱讀理解能力,能讓你出人頭地;優秀的任務執行能力,能助你工作順利。
但只有當你擁有對無效信息的屏蔽力,你才能真正的做回自己。
寫在最后
昨天和一位老前輩閑聊時,他感慨:
“我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是啊,如今時代,職場需要的不是信息來源,而是清晰方向;職場人拼的也不是手藝多好,而是認知多深。
我想,這就是屏蔽力的意義。
共勉~
感謝你讀到這里,想必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
歡迎你點個關注,讓老白有機會見證你的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