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處中國中部地區的湖北省,總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共下轄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4個省直轄縣級行政區,現有常住人口5834萬人。湖北省的支柱產業包括光電子信息、汽車制造、大健康、現代化工和現代農產品加工五大領域,2025年有望全部突破萬億級規模;重點產業涵蓋10個五千億級優勢產業(如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和20個千億級特色產業集群,形成“51020”現代產業體系。2024年湖北省的GDP為60012.97億元。人均GDP為102832元。湖北省的一主兩副城市武漢市的GDP20000億以上,宜昌市與襄陽市則都突破了6000億元。
武漢市作為湖北省的省會城市,也是中部六省中唯一的副省級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中部地區中心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中部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對外交往中心。現下轄13個區,總面積8569.15平方千米。全市現有常住人口1380.91萬人,2024年的GDP為21106.23億元,人均GDP為152843元。武漢市當前的主要支柱產業包括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和北斗產業,其中光電子信息和汽車產業已晉升為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光電子的市場份額占全國的50%,涵蓋光纖光纜、激光器、芯片等。
![]()
地處湖北省西南部、長江上游和中游分界處的宜昌市,是湖北省轄地級市,其總面積為2.1萬平方千米,全市轄5個市轄區、3個縣、2個自治縣,代管3個縣級市,現有全市常住人口392.40萬人。宜昌古稱“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時改稱“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宜昌歷史悠久,巴楚文化源遠流長,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屈原、古代民族團結使者王昭君,嫘祖、楊守敬等歷史名人的故里。作為湖北省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境內宜昌三峽國際機場是國家航空一類口岸、鄂西渝東國際門戶機場;宜昌東站是高鐵樞紐車站。
宜昌是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員、中部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Ⅱ型大城市。宜昌是三峽工程、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所在地,擁有水電站四百余座,被譽為“世界水電之都” 。宜昌市的支柱產業包括清潔能源(水電)、現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裝備、大數據及算力經濟五大主導產業,其中水電和化工為傳統支柱,新興千億級產業正快速崛起。2024年,宜昌市的GDP為6191.12億元,比上年增長6.5%,歷史上首超襄陽市,成為湖北省僅次于省會武漢市的第二GDP城市,而且人均GDP157776元,與省會武漢成為中國內地唯二的發達城市。
![]()
地處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游的襄陽市,是鄂、豫、渝、陜毗鄰地區的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其東鄰隨州市,南界荊門市、宜昌市,西連神農架林區、十堰市,北接河南省南陽市。 目前的襄陽市共轄3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總面積為1.97萬平方千米,現有常住人口527.85萬人。襄陽市因地處襄水之陽而得名,有2800多年歷史,歷代都為經濟軍事要地,市內古老的襄陽城是襄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區,被譽為“華夏第一城池” 。襄陽還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發源地,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之稱。
襄陽市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湖北省新型工業基地,境內的襄陽北站是全國前三等編組站 ,成為華北、中南、西南車流集散的重要站點;襄陽東站是地級市中最大規模的高鐵站,也是國家高鐵網的重要超大型樞紐。襄陽市的支柱產業包括汽車及零部件(其新能源汽車產量占到了湖北省的60%以上,)、農產品加工、裝備制造(覆蓋軌道交通裝備、智能運維等領域)、醫藥化工、煤磷化工(新興)和新能源新材料,其中汽車產業是核心支柱,占全市GDP約32.8%。??2024年,襄陽市的GDP為6102.41億元,比上年增長5.9% ,人均GDP為115609元。
![]()
這些年,由于武漢市的高速發展,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湖北省除了省會武漢外,其他城市發展水平都很一般,是武漢吸干了湖北省,有一城獨大的趨向。武漢作為湖北省的省會城市,在經濟發展中確實存在顯著優勢,但并未形成“一城獨大”的格局。這些年湖北省通過構建“武漢+宜昌+襄陽”的三角經濟鼎立的格局,形成區域協同效應。武漢通過地鐵、產業外溢(如光谷與葛店合作)等方式帶動周邊城市發展,而非單純吸血或吞并其他城市。根據現階段的數據顯示,武漢人口占全省的23.5%,經濟占比已經從過去的50%降至35%,說明其省域經濟發展已轉向更均衡的模式。 ?
而且武漢的經濟發展壯大對湖北省經濟的支撐作用非常大,2025年上半年,武漢的GDP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5.5%,規模與增速均位居副省級城市前列。作為龍頭城市,武漢工業經濟展現出較強韌性,23個行業大類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成為工業穩增長的核心支撐。宜昌通過產業轉型(綠色化工、生物醫藥等)和三峽工程帶動經濟反超襄陽;襄陽則憑借交通樞紐地位保持競爭力。這兩市GDP均超6000億元,形成對武漢的補充而非替代。目前,武漢作為湖北省的省會城市,在省內經濟發展中確實存在顯著優勢,但并未形成“一城獨大”的經濟發展格局。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