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行逆施(dào xíng nì shī),原指做事違反常理;現多指所作所為違背社會正義和時代發展方向。成語出自《史記·伍子胥列傳》,“伍子胥曰:‘為我謝申包胥曰,吾日暮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注:成語“掘墓鞭尸”亦出自該典故。
![]()
春秋中后期,秦晉兩國因地緣沖突加劇,“秦晉之好”宣告破裂。與此同時,晉楚爭霸日益激烈,楚國在“泜水之戰”中戰敗后,也急需尋找盟友牽制晉國,于是秦楚關系日益親密,互相聯姻結盟。
面對秦楚結盟帶來的壓力,晉國則采取聯吳制楚之策,派屈巫前往吳國,教授吳人制造和使用戰車的方法,又協助吳人發展經濟文化,使得吳國逐漸崛起于東南,從側背牽制楚國。
![]()
楚平王時,立公子建為太子,以伍奢為太子太傅,以費無忌為太子少傅,費無忌由于不受太子建寵信,便經常在楚平王面前構陷太子,離間楚王父子關系,意圖促使楚王改立太子。
楚平王二年(前527年),在費無忌的慫恿下,楚平王派其前往秦國,替太子建求娶秦女。費無忌返回后,又故意在楚平王面前極力稱贊說,“秦女絕美,君不如自取,而從為太子娶婦。”
于是,楚平王便將秦女納入后宮,生下兒子珍,又為太子另外娶了一位女子,楚平王父子由此生隙,楚平王日漸疏遠太子建。
![]()
楚平王六年(前523年),在費無忌的蠱惑下,楚平王又將太子建遷出都城,遷居城父。次年,費無忌再度構陷太子建,誣陷太子建意圖聯晉叛楚為亂,楚平王將太子太傅伍奢訓斥一頓后囚禁,又命城父司馬奮揚誅殺太子,奮揚卻通知太子逃走。
得知太子逃走,費無忌又勸說楚平王斬草除根,將伍奢的兩個兒子也全部處死。楚平王于是派人告訴伍奢,“如果能將你的兩個兒子召來,你就可以活,若是不能召來,你們都將被殺死。”
面對楚王召見,伍尚對弟弟伍子胥說,“聽說父親能被赦免而不去,是為不孝;父親被殺而不能報仇,是為無謀;考慮各人能力來行事,是為明智。所以,你逃走吧,我去送死”。最終,伍子胥逃出楚國,其父伍奢和兄長伍尚皆被處死。
![]()
伍子胥逃出楚國后,先是前往宋國投奔太子建,后因宋國內亂,又與太子逃至鄭國,結果太子建又因試圖與晉國聯手推翻鄭定公被殺,伍子胥只好又帶著太子建的兒子公子勝逃往吳國。
逃至吳國后,伍子胥先是幫助公子光(闔閭)刺殺了吳王僚,奪取了王位,之后又幫助吳王整軍經武,使得吳國日益強盛。
在此期間,楚平王已于楚平王十三年(前516年)去世,其與秦女所生的公子珍繼承王位,是為楚昭王。
![]()
出逃吳國的伍子胥,始終心存復仇之心,在幫助吳國強大起來后,他又協助吳王多次出兵伐楚,先后奪取楚國舒地、六地、飅地和居巢等地。
楚昭王十年(前506年),晉國與齊、魯、宋、蔡、衛、陳等共計十八個諸侯國在召陵會盟,商議伐楚。同年四月,晉國指使蔡國出兵攻滅楚國附庸沈國,楚國于同年秋出兵攻蔡,吳國君臣認為攻楚時機已到,遂以救援蔡國為名出兵攻楚。
吳軍在孫武的統帥下,在“柏舉之戰”中大敗二十萬楚軍主力,并乘勝攻入楚都,楚昭王逃出郢都。
![]()
伍子胥幫助吳王攻楚,本就有替父兄報仇、毀滅楚國之意,如今楚都已被攻克,伍子胥立即向吳王建議拆毀楚國宗廟,本就有心吞并楚國的吳王闔閭采納了他的意見,不顧孫武反對下令拆毀楚國宗廟。
進入郢都后,楚軍便搜楚昭王而不得,后得知楚昭王逃至隨國,吳軍又包圍隨國,要求交出楚昭王,但卻被隨國所拒。
在無法得到楚昭王的情況下,伍子胥為了復仇,只好派人掘開楚平王的墳墓,挖出尸體,鞭打了三百多下這才解了心頭之恨。
![]()
伍子胥與申包胥乃是摯友,在得知伍子胥將楚平王掘墓鞭尸的舉動后,申包胥讓人對伍子胥說,“您報仇的手段,未免太過分了吧!我聽說,人多能勝天,但天也能毀滅人,您曾是平王臣子,曾親自侍奉于他,如今卻侮辱死人,難道不是違背天道到了極點嗎?”
伍子胥對來人說道,“替我謝謝申包胥。告訴他,如今的我就好比一個走遠路之人,天快要黑了,但路途還很遙遠,我是實在沒有辦法了,這才做出這種違背常理的舉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