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代人的眼中,酒就是社交場上的“通行證”。
酒桌上,白酒、紅酒、啤酒輪番登場,酒,早已不只是飲品,更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潤滑劑。
然而,今天的年輕人似乎不再需要這種酒桌文化的背書。
![]()
在他們的世界里,酒不再是一種必須的社交工具,而是一種情緒的調劑、生活的享受。
一杯酒,也許只是為了放松自己、釋放壓力,而非為了迎合他人眼光。
年輕人不再把“喝酒”當作一種身份的展示,反而更傾向于尋找自我的解放和放松。
于是,幾年前,以“低度、果味、顏值爆棚”為標簽的新酒飲迅速涌現。
各種新奇、好看、好喝的酒水產品成為年輕人飲酒的新選擇。
從果味微醺酒到草本風味烈酒,從預調酒到即調酒,各種新酒飲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資本熱情空前。
![]()
但風口過去后,市場卻迎來了另一番景象。
那些曾經風光一時的品牌,逐漸消失在貨架上,社交賬號停更,銷量滑落。
一場資本和營銷的狂歡,最終能留下什么?
01
當資本市場將目光聚焦在年輕人身上,新酒飲就成了一個絕佳的風口。
各種果味酒、低度酒、預調酒被推向市場,借著低度、甜味和顏值的標簽,迅速引起了年輕人的關注。
品牌方通過高頻次的廣告投放,借助KOL、網紅、直播等形式,迅速在社交平臺積累了大量的關注度。
這種快速增長的背后,是年輕消費者對新鮮事物的熱情,尤其是對個性化、好看的酒類的追求。
在短短幾個月內,許多新酒飲品牌不僅獲得了驚人的融資,甚至還在市場上掀起了購買狂潮。一瓶瓶色彩艷麗、包裝獨特、口味清新的酒水成了聚會、社交和節日的必備品,成為“朋友圈打卡”的新寵。
![]()
然而,隨著市場的逐漸飽和,問題也逐漸顯現。
最初那些宣揚“年輕、低度、潮流”的品牌,逐漸陷入了一個共同的困境:
它們過度依賴短期的營銷噱頭,卻忽視了長久的產品力和消費體驗。
新酒飲的翻車,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
從產品本身到品牌定位,再到渠道運作,種種錯誤和盲點,讓這些品牌很快從高光時刻跌入了低谷。
1. 產品層面:飲料化過度,失去酒的本質
新酒飲的核心賣點之一是低度甜口,為了迎合年輕消費者的口味,很多品牌選擇了低度、甜膩的果味酒。
在試圖讓酒更符合年輕人口味的過程中,這些酒水逐漸失去了原本應有的酒的口感。
![]()
2. 場景層面:過度泛化,失去記憶點
全場景覆蓋曾是新酒飲的高頻宣傳語。無論是宅家、聚會、還是配餐,幾乎所有品牌都宣稱可以適用所有場合。
然而,這種萬金油的定位,注定會讓品牌失去特色。
實際上,消費者在不同場景下對酒水的需求差異非常大。
宅家時,需要的是便捷的小瓶裝酒;聚會時,更看重的是顏值和口味;而在餐桌上,酒水需要的是能解膩、不搶食物味道。
最終,這種全場景覆蓋的做法,導致了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模糊,品牌也沒能在任何一個場景中脫穎而出。
![]()
3. 渠道層面:線上虛火,線下冷清
新酒飲的營銷大多依賴線上,尤其是短視頻、直播等新興渠道。
雖然線上營銷帶來了短期的銷售爆發,但這種依賴也讓品牌陷入了營銷成本過高的問題。
通過直播和網紅帶貨快速起量的背后,是巨額的投流費用、主播分成和坑位費。
隨著營銷費用不斷攀升,品牌的盈利空間逐漸壓縮,而消費者對這些網紅產品的熱情也迅速消退。
然而酒水作為即時消費品,實際的消費場景往往發生在線下。
酒吧、餐廳、便利店等線下渠道,才是年輕人真正選擇和購買酒水的場所。
![]()
4. 品牌層面:缺乏長期的文化認同
新酒飲的火爆,往往是依賴短期營銷策略,而不是通過深厚的品牌文化與消費者建立長久的連接。
很多品牌打出的口號雖然很吸引眼球,但品牌背后的文化認同卻缺乏。
02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年輕人并沒有放棄酒,只是他們的飲酒需求和邏輯發生了變化。
那么,年輕人到底愛喝啥?
啤酒依然是年輕人最常選擇的酒類。
它的優勢在于口感清爽、度數適中、價格親民,適合社交場合。
無論是朋友聚會,還是吃燒烤、炸雞,啤酒都是最自然的搭配。
![]()
對于不常喝酒的年輕人,果酒和預調酒是最容易接受的選擇。
這類酒水口感輕盈、果香十足,適合剛開始接觸酒精的年輕女性群體,且酒精度數適中,既能帶來微醺感,又不會讓人感覺過于濃烈。
雖然顏值對于吸引年輕人購買至關重要,但真正決定復購的,是酒的口感、品質和飲用體驗。
只有在初次嘗試后讓消費者覺得這酒值得喝,他們才會再次購買。
03
從現在的市場趨勢來看,年輕人對于酒的需求已經趨于多元化。
第一,佐餐酒會越來越重要。
火鍋、燒烤這些年輕人最常見的聚餐場景,需要一款既解辣又不喧賓奪主的酒。未來,能和中餐完美匹配的佐餐酒會成為新的增長點。
第二,小包裝、便攜化是趨勢。
很多年輕人喜歡一人小酌,不想浪費,小罐裝、小瓶裝的產品,會更貼合他們的生活節奏。
第三,健康酒呼聲越來越高。
低糖、低卡、不容易宿醉,是年輕人最在意的,能兼顧微醺和健康的產品,才可能真正走進他們的日常。
![]()
第四,本土酒會迎來二次創新。
米酒、梅子酒、黃酒,一旦加上新口味和現代包裝,就有機會被年輕人重新接受,成為新中式潮流酒。
新酒飲的集體翻車,告訴我們一個殘酷的真相:
靠標簽無法長紅,靠風口也留不住消費者。
真正能贏的,只有那些懂年輕人需求、扎進特定場景、愿意打磨產品與文化的品牌。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