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中旬,兗礦能源(600188.SH/1171.HK)的一則公告,讓中資企業海外鉀鹽布局的話題再度浮出水面,公司決定終止通過資產注入與現金認購,收購Highfield Resources Limited(下稱“高地資源”,股票代碼:HFR)新增發股份的計劃。這場推進近一年的收購戛然而止,背后折射出的是中資企業在全球鉀鹽資源布局中,機遇與挑戰交織的復雜圖景。
兗礦收購“擱淺”:索西項目的多年等待
回溯此次收購,2024年9月,兗礦能源與高地資源簽署了《實施協議》及《股份認購協議》,擬通過資產注入和現金認購方式獲得高地資源新增發股份,成為交易后高地資源的第一大股東并控制董事會。
雙方約定,兗礦資源向高地資源轉讓全資子公司兗煤加拿大資源有限公司100%股權,高地資源以0.50澳元/股的發行價格,發行普通股股份作為交易對價。同時,高地資源按0.50澳元/股向包括兗礦能源在內的若干戰略投資人定向增發高地資源股份,募資2.20億美元,兗礦能源有意向出資不超過0.90億美元參與認購。
若上述交易完成,兗煤加拿大將成為高地資源的全資子公司。
彼時兗礦的核心訴求明確,借助高地資源在鉀肥項目開發領域的團隊優勢,推動自身加拿大索西鉀鹽礦項目的開發與運營效率提升。要知道,兗礦在加拿大的鉀鹽布局早于2011年便已啟動,目前手握6個鉀鹽采礦權,礦權面積達1299平方公里,探明優質氯化鉀資源量更是高達17億噸,其中索西項目探明及控制的氯化鉀儲量就有1.73億噸,一期、二期設計產能合計280萬噸/年,潛力可觀。
但現實卻與預期存在差距。截至2025年上半年,兗礦能源在建工程中加拿大鉀礦的期末余額為19.13億元,本期未出現任何增加額,包括索西項目在內的6個礦權,至今仍無動工跡象。而此次收購終止的直接原因,被兗礦歸結為《實施協議》與《股份認購協議》約定的先決條件,未能在最后截止日前全部滿足或豁免。
對于后續規劃,兗礦僅表示將“從維護公司整體利益出發,按市場化原則推進加拿大鉀礦開發”,但未提及具體時間表。
兩度“棄購”高地資源:中資海外淘鉀的共性困局
兗礦并非首個與高地資源“牽手”又“放手”的中資企業。在此之前,鹽湖股份(000792.SZ)曾試圖“截胡”高地資源,卻很快以“現階段推進項目合作的條件尚不成熟”為由閃電退出。兩家行業內企業接力追捧又相繼放棄,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全球鉀鹽資源分布失衡與中資海外項目進展緩慢的雙重現實。
從全球格局來看,鉀鹽資源高度集中于加拿大、白俄羅斯、俄羅斯等少數國家,而中國作為鉀肥消費大國,對外依存度長期超過 60%。2023年,中國進口鉀肥總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大關,2024 年更是創下1276萬噸的歷史最高紀錄。卓創資訊鉀肥分析師李峰指出,這一數據背后,是國家鉀鹽發展“三步走”戰略中,“海外資源回哺國內市場”的必然結果,中資企業“出海淘鉀”,早已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但這場“出海之旅”的難度,遠超預期。中資企業在海外的鉀鹽項目,普遍面臨前期籌備周期長、落地難度大的問題,“遠水難救近渴” 的困境始終存在,可以說中資海外淘鉀的每一步都充滿博弈。未來,隨著全球鉀肥供需格局的變化與國內“保障資源安全”戰略的推進,中資企業將在這條路上繼續探索,而“平衡機遇與風險”,也將成為長期的關鍵詞。
關注生物有機肥行業前沿資訊/最新熱點,點擊下方名片關注:
作者/編輯:連雅賽
責編:張亞靜
監制:張博群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