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29尚未首飛,俄羅斯那邊就先一錘定音:發動機我包了!普京更是高調稱贊自家航發技術,承諾給咱提供最新的發動機,這可不是普通的買賣,而是架在中美俄博弈天平上的一把“技術杠桿”。那么,俄羅斯真有能力撐起中國大飛機的“心臟”嗎?這波操作又會攪動怎樣的風云?
大俄這次真把“壓箱底”的家伙拿出來了,據俄新社剛爆的猛料,俄副總理曼圖羅夫直接放話:要把正在研發的PD-26重型航空發動機,還有復合材料機翼這些壓箱底的技術,一攬子提供給中國,幫我們搞寬體大飛機C929。而且人家還說了,等咱中國C929客機真要動手造了,需要啥產品隨時能交,絕不掉鏈子。
這可不是普通合作,分明是把自家航空工業的“傳家寶”擺在咱面前,最有意思的是,曼圖羅夫還補了句“最終由中國決定”,這意思就是籌碼放這兒了,接不接咱說了算,既不逼咱,還顯夠了誠意,這波分寸感拿捏得可以啊!
就在同一時間,普京9月18日也提了這個事,他同國家杜馬的人談話時說:全球能造PD-14這種發動機的就四個國家,俄羅斯就是其中一個,還夸PD-14性能超國際標準。現在俄羅斯正卯勁兒搞PD-26、PD-35這些新機型,尤其是PD-26,以后不光能裝伊爾-100運輸機,還可能給遠程寬體民航機當“心臟”,用處大著呢!
![]()
話說航發這玩意,那可是高端制造的“硬骨頭”,材料、燃燒、渦輪這些環節,少一個都玩不轉,連歐洲搞民用大推力發動機,都得靠美法的CFM項目搭伙。按理說,大俄技術被西方封鎖了,為啥還能這么牛呢?說白了,蘇聯留下的工業底子太厚了,現在還是全球獨一份能自己造所有飛機零件的國家,產業鏈完整度全球第一。
當年咱殲-20剛出來,基礎款用的就是俄制發動機;普京自己坐的伊爾-98客機,這么多年沒出過一次岔子,安全性口碑頂破天。還有“超級蘇霍伊”、MC-21這些客機,配的PD-14、PD-8發動機,也都是經得住考驗的硬貨。有人就說了,大俄在發動機研發上,成熟性不如美歐那么成熟,但PD14的誕生,說明大俄在后蘇聯時代邁出自主化的重要一步。
具體來看,大俄主動推銷的PD-26發動機,其實就是PD-35的衍生款,推力26噸,跟寬體客機搭班子那叫一個般配,俄方還說性能、經濟性都是國際一流,適配性也廣,明擺著是沖寬體機和大運輸機市場來的。畢竟他們的PD-14,主要還是適配于中小客機上,要是PD-26能如期交貨,那大俄在國際航空領域的市場地位,怕是得重新排座了!
![]()
而對于中方來說,也想在大飛機領域有所突破,現在C919交付了,單通道客機算是破了局,但真想打破西方壟斷,還得看C929寬體機。這里有個小插曲,C929以前叫CR929,那個“R”就是俄羅斯,當初倆家一起搞,發動機本該俄方包了,PD-35就是專門為它量身定做的。結果呢?俄方研發老“跳票”,還藏著技術不肯分享,咱沒法子,只能自己扛,CR929才變成純國產的C929。
現在問題來了:飛機我們可以造,復合材料、航電系統都在突破,但發動機這塊兒,還是短板。C919用的LEAP-1C,是美國通用的,按說咱C929完全可以買西方的,但懂王上臺后,動不動就高舉“斷供”大棒,雖說7月份解禁了,但這“卡脖子”的風險,就跟頭頂懸著把刀似的。
俄方這時候遞來PD-26,那意義可就不一樣了!不是簡單買個零件,是給咱留了個“后路”。萬一美國真下狠手斷供,咱至少有備選,產業鏈不會被一掐就死。要是PD-26真靠譜,不管是C919后續機型,還是C929,都多了條活路,這可是真刀真槍打破美國技術壟斷的事兒!
但話說回來,大俄這時候遞PD-26的橄欖枝,確實能幫咱寬體機項目“踩油門”。不過咱得先搞懂,俄羅斯為啥這么主動?答案就五個字:沒用武之地!俄烏沖突后,俄航空業跟西方徹底“斷聯”,以前靠歐美市場賺得盆滿缽滿,現在歐美門兒都不給開,MC-21客機賣不出去,PD系列發動機也沒地兒用,這不就急眼了嘛!
![]()
更關鍵的是,PD-26現在還沒脫離“圖紙階段”,離能量產,差著十萬八千里呢。這種沒落地的項目,沒國際合作、沒市場買單,很可能就“胎死腹中”。而中國剛好有大飛機研發計劃,還是少數能拉得起產業鏈的國家,對大俄而言,那就是救命稻草。跟咱合作,既能找到銷路,還能靠咱的資金和產業能力,把PD-26的進度“從龜速提火箭速”,穩賺不賠的買賣誰不做?
不過,咱不能光看中俄合作表面上的熱鬧,也得把里頭的門道和阻力給掰扯清楚了。首先咱得明白,中俄真在航發上深綁,美國指定坐不住,到時候指不定拿啥由頭再搞限制,金融、適航認證、市場準入全給你使絆子,這招它熟得很!
再說合作方式也得琢磨:是單純買現成的,還是聯合研發?按俄方那意思,顯然希望咱深度合作了,要是俄方真把把PD-26的技術、產品都拿出來,那咱寬體機的動力難題就能少走彎路。可問題是,咱之前吃過一次虧了,大俄愿不愿意真把核心技術分享,這一點值得商榷。要是買現成的,PD-35原定2028年交付,現在推到2030年后,縮缸版的PD-26最快2032年才定型,咱C929等得起嗎?
![]()
再說,PD-26現在還在“畫餅”階段,普京說“全力推進”,可從研發到量產,再到跟咱飛機適配,中間坎兒多了去了!性能穩不穩、跟咱飛機合不合拍、后續維護能不能跟上,這些都得實打實驗證。航發可是大飛機的“心臟”,出半點岔子都不行,要求嚴到極致,哪能馬虎?
所以說,別擔心俄方拋出橄欖枝,咱就放慢了國產化步伐。中國搞大飛機,核心邏輯就四個字:自主可控。C919已經蹚出一條路,證明了一點:只要堅持干,就沒有攻不下的山頭。而事實也正如此,在發動機方面咱早就開始全面破局了。
國產CJ-1000A已經進測試階段,就是奔著替代C919的LEAP發動機去的。窄體機的動力難題算是快解決了,連寬體機要用的CJ-2000,也在實驗室里“加班趕工”。說白了,有沒有俄羅斯那PD-26,咱自己的航發路該走還得走,無非是快兩步慢兩步的事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