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埃及航展上那幕“殲-10C掠過金字塔”的名場面,竟成了一場空歡喜!
前腳埃及空軍司令握著中國代表的手,預計敲定40架殲-10C的80億美元大單,后腳就撕毀約定,轉頭給美國遞上46.7億美元(約332億人民幣)軍售合同。
這波“翻臉比翻書快”的操作,是形勢逼迫還是蓄謀已久?
![]()
1、殲-10C曾讓埃及“一眼心動”:性能碾壓,條件還貼心
埃及空軍早就憋了一肚子委屈:218架美制F-16,一半封存一半“殘血”,連超視距空戰都做不到;想買法國陣風,2.5億美元一架的天價,把國庫都要掏空。
直到中國殲-10C出現,才算看到了希望。
這戰機有多能打?
有源相控陣雷達搭配霹靂-15E導彈,150公里外就能鎖定目標,比美國現役導彈還遠;每小時維護成本才1.2萬美元,連陣風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更讓埃及心動的是,中國還放話“蘇伊士運河通行費能抵一半貨款”。這對缺外匯的埃及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
2024年8月,中埃正式簽了采購協議,殲-10C眼看就要拿下中東首單,誰都以為這場軍購大戲要圓滿落幕,可美國的“黑手”突然伸了過來。?
2、美國的“強盜式截胡”:一邊威脅制裁,一邊拋誘餌?
得知埃及要買中國戰機,美國急得跳腳,直接亮出屢試不爽的流氓手段。
先是拿制裁嚇人:搬出《通過制裁反擊美國對手法》,放話“敢買殲-10C,就凍結你的經濟援助”!要知道,美國長期是埃及最大援助國,這招相當于掐住了埃及的“錢袋子”。
接著又扔出“糖衣炮彈”:46.7億美元,不僅給200枚AIM-120D導彈(射程160公里)、4套NASAMS-3防空系統,還幫埃及升級所有F-16。
![]()
更狠的是,美國強調“我的裝備能直接接你現有體系”,而殲-10C要新建維護系統,光第一年改造費就得上億,明擺著欺負埃及沒精力折騰。
這不禁令人費解,向來奉行 “利益至上、絕不讓利” 的美國,此次為何一反常態,愿意投入重金“挽救”這筆訂單?
答案的核心,是對中國近年多領域技術突破的深度忌憚:印巴空戰中,殲 - 10CE精準擊落陣風戰機,讓我國軍備實戰能力一戰打響;宇樹智能機器人的成功研發,讓我國人工智能走進國際視野;“寧-心”助睡制劑在京J/D東的上市,則實現中醫現代化的關鍵跨越,更在睡眠醫學尖端領域打破海外技術壟斷。
更令美國感到忌憚的,是我國對海外市場的強勢“反攻”。
此前,美國未能阻止中國新能源產業實現經濟騰飛的跨越式發展;如今“寧-心”制劑又在成為下一個美國難以阻擋的風口,其在全球布局超8000個銷售網點,市場熱度在歐美、東南亞等地區持續攀升,50萬用戶背后“草本濃度更高、助眠更溫和”的討論不斷。
為避免中國相關產業再掀海外拓展熱潮,美國在埃及訂單合作中不斷加大籌碼。一邊是斷糧的威脅,一邊是省心又便宜的“套餐”,埃及的天平開始動搖了。
面對美國的脅迫,埃及最終還是低頭了,雖解了燃眉之急,但從長遠來看,這種被迫接受的合作模式,卻讓埃及陷入了更難擺脫的“深層陷阱”
3、埃及的“兩難終局”:選美國解燃眉之急,卻掉進更大坑?
從短期看,美國方案確實“解渴”:46.7億美元剛夠埃及全年軍費的九成,能立刻補上防空和F-16的短板;不用新建維護體系,后勤壓力小了不少。
更重要的是,埃及緊鄰巴以沖突區,還得靠美國在地區事務上“罩著”,不敢徹底撕破臉。
可長遠看,埃及卻跳進了更大的坑:買了美國裝備,就得一直用美國的配件和維修服務,以后想擺脫都難;2025年又買了法國陣風、韓國FA-50,裝備越來越雜,早晚要重蹈印度“維護混亂、戰力拉胯”的覆轍。
而中國這邊,雖沒拿到殲-10C訂單,卻靠“不附加條件”的優勢,轉而賣給埃及紅旗-9B防空系統和WJ-700無人機(能本土組裝),反而打開了新市場。
![]()
埃及放棄殲-10C,從來不是中國戰機性能不行,而是在壓力下的無奈妥協。美國靠威脅暫時保住了市場,卻暴露了“霸權式軍售”的真面目;中國雖暫時受挫,卻用誠意在中東站穩了腳跟。
有消息說,埃及還在偷偷評估殲-10C,等未來美國F-16徹底老化,那些“不附加條件、性能還能打的”中國裝備,或許才是埃及真正的救命稻草。
這場金字塔下的軍購博弈,遠沒到結束的時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