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今年第18號臺風“樺加沙”強勢登陸我國東南沿海,其風力之強、影響范圍之廣、破壞力之大,引發廣泛關注。多地迅速啟動I級應急響應,進入最高級別防臺狀態。那么說樺加沙到底咋來的?如此高的應急樺加沙真的很強大么?我們又該怎么做?
![]()
臺風“樺加沙”:強臺風的形成與威力
“樺加沙”是2025年第18號臺風,于18日夜間在菲律賓以東的暖洋面生成,這個區域海溫超過29℃,暖水層深厚,如同臺風的“能量庫”,為其持續增強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同時熱帶輻合帶內西南季風與偏東氣流交匯,水汽輸送充沛
![]()
大氣層結不穩定,也非常利于臺風對流持續發展。短時間內完成爆發性增強,達到強臺風甚至超強臺風級別,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15至17級,陣風可達18級以上,相當于風速每秒50米以上,具備極強的破壞力。總而言之這次的樺加沙實力強悍,大家一定要注意防范。
![]()
多地高強度應急:為何啟動I級響應?
面對“樺加沙”的逼近,福建、浙江、廣東等沿海省份多地迅速啟動防臺風I級應急響應,所謂“I級應急響應”是我國應急管理體系中的最高級別響應,意味著災害風險極高,必須采取最嚴格的防范措施。與一般臺風不同,“樺加沙”的特殊性在于其強度大、移動速度快、風暴潮顯著,且登陸區域人口密集、經濟發達。
![]()
其帶來的不僅是狂風暴雨,更可能引發城市內澇、山洪地質災害、海水倒灌等次生災害。I級響應的啟動,正是基于對其綜合影響的科學研判:一方面,強風可導致建筑損毀、電力中斷、交通癱瘓;另一方面,伴隨的特大暴雨可能在短時間內造成嚴重積水,威脅居民生命安全。此外,風暴潮與天文大潮疊加,可能對沿海堤防構成嚴峻考驗。
![]()
我們怎么做:市民如何應對高強度臺風
面對如此強悍的臺風,政府應急是保障,公眾配合則是關鍵。每一位市民都應提升防災意識,科學應對,共同構筑安全防線。
首先,“關注官方信息”。通過電視、廣播、政務新媒體等渠道,及時獲取臺風路徑、預警信號和應急指引,不輕信、不傳播未經證實的消息。
其次,“做好居家防范”。加固門窗,收好陽臺雜物,防止高空墜物;儲備必要的飲用水、食品、藥品、應急照明等物資;檢查電路、燃氣設施,防范次生事故。
![]()
再次,“非必要不外出”。臺風影響期間,應盡量留在安全室內,避免靠近廣告牌、臨時搭建物、樹木等危險區域。如身處低洼地帶或危房,應聽從指揮,及時轉移至避險場所。
最后,“增強社會責任意識”。不隨意傳播恐慌信息,不占用應急資源,配合政府安排。災后注意防疫,不飲用生水,不食用受淹食品,防止災后疫情。
![]()
結語
臺風“樺加沙”的強悍,是自然力量的展現,也是對人類應對極端氣候能力的拷問。它提醒我們,在氣候變化日益顯著的今天,極端天氣或將常態化,唯有以科學態度應對、以系統思維防范、以全民行動協同,才能真正筑牢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