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文天祥的親弟弟文璧,歷史上的爭議很多。他獻出惠州城投降元朝,這件事情做得對,還是氣節有虧?各種看法也很多。
網絡上流行的說法是,文璧投降元朝,是在崖山大戰之后,這時候,南宋已徹底滅亡了,文璧等人失去了效忠的對象,所以投降元朝。文璧很多后人也堅稱其先祖是崖山之戰之后獻城投降的。
我曾從事實出發,指出文璧確實是崖山之戰的前幾年就投降了,卻招來了很多文氏后人的攻擊和謾罵。即便如此,我依然堅持,史實不可歪曲。今天,我們就來徹底理一下這段歷史。
我們先來明確一下文璧獻出惠州城投降的確切時間。
《宋級三朝政要》里記載:“宋景炎元年(1276年),己丑,大元兵攻興化軍,知軍趙文龍不降被執。至泉州,蒲壽庚降。至漳州,知州黃佺通判楊丙以城降。至惠州,文璧降。璧,天祥弟也。”
《惠州府志》里記載,“景炎元年(1276年)冬十二月,知惠州文璧叛,降于元。璧,天祥弟也。時帝在廣州。二年春正月,帝在惠州。”
![]()
(廣東通志)
《廣東通志》里記載:“景炎元年(1276年),文璧叛降于元,璧,天祥弟也。”
文璧獻出惠州城投降以后的第二年的三月,文天祥收集殘軍,又重新奪回惠州。注意了,是弟弟文璧獻城在先,哥哥文天祥再領兵奪回來的。宋末,關于惠州的得失,雙方來回進行了幾次爭奪戰。
我們再來看看《宋史.文天祥傳》:“天祥收殘兵奔循州,駐南嶺。黎貴達潛謀降,執而殺之。至元十五年三月,進屯麗江浦。六月,入船澳。益王殂,衛王繼立。天祥上表自劾,乞入朝,不許。”“十二月,趨南嶺。天祥方飯五坡嶺,張弘范兵突至,眾不及戰,皆頓首伏草莽。天祥倉皇出走,千戶王惟義前執之。”
至元十五年是1278年,這時候,文璧已經投降元朝快兩年了,文天祥還在率軍奮戰,最后才兵敗被俘。所以,有些人說,文璧是得知文天祥被俘后才投降元軍的,這種說法也是不對的。
自1276年到1278年,宋朝的小皇帝趙昰一直在惠州境內東躲西藏,先后到過的地方有,海豐甲子門,惠東稔山亞婆角等地。
崖山之戰是什么時候?是1279年(南宋祥興二年,元至元十六年)。這時候,文璧都已經投降三年了。
綜合各種史料,文璧是明知宋帝還在的情況下主動投降的。
文璧投降元朝,從氣節上來說,確實是為后人所不恥,但也有人說,這是保全了惠州軍民的性命,反正宋朝也不可能不亡了。哪種說法正確,我不做評判。
我只是就事論事,文璧確實是宋朝小皇帝還在,哥哥還沒被俘的情況下,主動投降元朝的。如果有人認為我說的不對,就請拿史料來說清楚,我絕對理性回復。如果有人硬要篡改史實,有本事把《宋史》、《廣東通志》和《惠州府志》等史書也改了吧。
如果有人無理謾罵,那還是免了吧。
原創不易,感謝支持,敬請關注本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