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媽
樓下的小女孩朵朵,每次放學回家都蹦蹦跳跳的,手里攥著撿來的樹葉、畫得歪歪扭扭的畫,或者是自己折的小紙船,一進門就興奮地喊“爸爸媽媽快來看”。
![]()
她的爸媽總會放下手里的事,湊過去認真聽她講“樹葉上的紋路像小血管”“紙船能在水盆里漂好遠”,就算孩子的“寶貝”在別人看來很普通,他們也從不說“這有什么好看的”“別拿這些沒用的東西回家”。
看著朵朵眼里的光,突然明白:家有不掃興的父母,對孩子來說是多么幸運的事——他們不會澆滅孩子的熱情,不會否定孩子的快樂,只會用包容和欣賞,讓孩子的童年裝滿陽光。
1、不掃興的父母,會守護孩子的“小熱愛”,讓孩子在興趣里收獲純粹的快樂
孩子的世界里,總有很多大人覺得“沒用”的小熱愛:蹲在地上看螞蟻搬家、把泥巴捏成各種形狀、對著鏡子模仿動畫片里的角色。不掃興的父母,從不會用“浪費時間”“臟兮兮”來否定這些熱愛,而是會陪著孩子一起探索,讓這份熱情慢慢發芽。
劉梅的兒子小宇,特別喜歡研究昆蟲,每天放學都要在小區的草叢里找蟲子,還把找到的蝸牛、蝴蝶裝在盒子里帶回家。
小宇的爸媽沒有說“蟲子太惡心,趕緊扔了”,反而給孩子買了昆蟲百科全書,陪他一起觀察蟲子的生活習性,還幫他給蝸牛搭建“小房子”。現在小宇不僅能說出很多昆蟲的名字和特點,還在學校的自然課上做了分享,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表揚。
![]()
小宇說:“我最喜歡跟爸爸媽媽一起看蟲子,他們從來不會覺得我無聊。”
不掃興的父母,就像孩子興趣的“守護者”,他們不會用成人的標準評判孩子的熱愛,只會用陪伴和支持,讓孩子在自己喜歡的事情里,收獲滿滿的快樂和自信。
2、不掃興的父母,會接納孩子的“小失誤”,讓孩子在安全感里敢于嘗試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一些小失誤:把杯子摔碎、把飯撒在桌子上、學騎車時摔跟頭。不掃興的父母,從不會因為這些小失誤指責孩子,而是會包容孩子的不完美,讓孩子知道“犯錯不可怕”,從而更敢于嘗試新事物。
鄰居家的小女孩萌萌,第一次學包餃子時,包的餃子要么露餡,要么形狀奇怪,萌萌自己都有點不好意思,說“媽媽,我包得太丑了”。萌萌的媽媽卻笑著說:“第一次包能包成這樣已經很棒啦,媽媽第一次包的餃子還不如你呢。”說著就拿起一個萌萌包的餃子,咬了一口說“味道真不錯”。
萌萌聽了特別開心,之后每次包餃子都主動幫忙,慢慢的,包的餃子越來越好看。
![]()
不掃興的父母,就像孩子的“安全港灣”,他們不會因為孩子的小失誤就否定孩子,只會用包容和鼓勵,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讓孩子敢于去嘗試、去探索,在試錯中慢慢成長。
3、不掃興的父母,會回應孩子的“小分享”,讓孩子在被重視中感受到溫暖
孩子總喜歡把自己的小發現、小開心分享給父母:“媽媽,今天老師表揚我了”“爸爸,我看到一只特別大的鳥”。不掃興的父母,從不會敷衍孩子的分享,而是會認真傾聽、積極回應,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視。
李姐家的兒子小遠,每天放學回家都會跟表姐分享學校的趣事:“今天小明給我分享了一塊橡皮”“我們班今天上體育課,我跑了第一名”。李姐不管多忙,都會停下手里的事,認真聽小遠說,還會問他“那你有沒有跟小明說謝謝呀”“跑第一名是不是特別開心”。
小遠每次分享完都特別滿足,臉上掛著笑容。李姐說:“孩子愿意跟你分享,是把你當成最親近的人,不能辜負這份信任。”
![]()
不掃興的父母,就像孩子分享欲的“回應者”,他們不會忽略孩子的小情緒、小開心,只會用認真的態度和積極的回應,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被重視,從而在溫暖的家庭氛圍里,長成開朗、樂觀的人。
家有不掃興的父母,孩子的快樂其實很簡單:一份被守護的熱愛,一次被包容的失誤,一場被重視的分享。
他們不會用成人的眼光否定孩子的世界,不會用指責和抱怨澆滅孩子的熱情,只會用包容、陪伴和支持,為孩子搭建一個充滿愛的“小天地”。
在這樣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眼里有光,心里有愛,敢于嘗試,樂于分享,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帶著這份快樂和自信,勇敢地面對生活。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我是@婷媽alan,國家認證育嬰師、家庭教育講師,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兒經驗,歡迎關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