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講這個話題可能會被罵,但忍不住還是想說一下。
01
— Dr小魚 —
前幾天回成都,跟一個老朋友相聚聊天,說起孩子就業,她焦慮得不行。
她半開玩笑地說:“都怪當時篤信張雪峰,選錯了專業……”。
這位朋友的女兒今年大學畢業,到現在也沒找到任何工作,正在家里蹲著,每天對她抱怨連天。
四年前的高考,她家女兒發揮得好,成績很不錯。
孩子沒有明確的專業方向,有點想學臨床醫學,但是當時我朋友迷上了張雪峰,天天聽他的直播。
那時候,張雪峰在各大平臺喊著:“普通家庭千萬別學醫學,周期太長了,學計算好。”
朋友就記住了這句話,力勸女兒學計算機。
再加上四年前計算機是熱門,分數高,同檔次的學校,計算機專業收分比臨床醫學高,填計算機不虧分。
她女兒也就順從媽媽的意愿選了計算機。
當時計算機確實很火,滿大街都是“年薪百萬”的傳說。
但上了大學后,她女兒才發現自己不僅不喜歡計算機專業,學起來也非常艱難。
因為計算機專業的課程內容很難很深,想學好不容易。
所以,整個大學期間雖然很努力,分數績點也不高。
由于績點不高,保研考研的機會都很小,就想著本科畢業找工作就業。
結果,從去年到今年,不要說正式工作,她連實習都找不到一個。
這兩年全國互聯網大廠都在大規模裁員,985高校的計算機本科畢業生都找不到工作,更不用說像她這種普通一本的計算機“差生”了。
如果當年遵從孩子的心愿去學醫,雖然這條路很辛苦,但至少是她喜歡的,學起來也沒有那么困難。
學臨床醫學當醫生,去不了公立醫院,還能去私立醫院,去不了三甲,還可以去社康,短期內也不會被Ai淘汰。
總之,比當年擠熱門去學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好得多。
朋友說起這些,后悔得不行。
02
— Dr小魚 —
聽她說了很多,我自己也非常感慨。
進入社會二十多年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永遠不要追求所謂的“確定性”。
因為這世界壓根任何確定性,唯一確定的就是:變化。
一個人什么時候接受了這個觀點,什么時候就開始真正走向成熟。
大家想想看,十年前所有人都盼望房價下降,認為只要房價降下來了,人就沒那么辛苦了。
可如今房價真的降了,也沒有人在乎房子了。
年輕人不再買房,有房的人也不再換房,房子不再是那個向往的目標了。
再看生育政策,五年前,生二胎還得罰款,如今發生育補貼都沒人愿意生孩子。
而曾經年輕人最看不上的“鐵飯碗”,如今卻升級成了“金飯碗”。
所以,時代變化真的得很快很快。
用今天的經驗去預測未來,是最最愚蠢的。
03
— Dr小魚 —
其實,專業選錯也不能全怪張雪峰。
你愿意聽張雪峰的話,其實只是因為你本來就想聽他這樣說。
張雪峰的專業選擇早就有“翻車”的記錄。
去年就有人扒出張雪峰在2020年的時候大力推薦土木工程和建筑,當時他言之鑿鑿地說,學土木工程就業前景好。
![]()
![]()
但現實是,四五年后當這些孩子大學畢業的時候才發現,中國城市化陷入低潮,大量房地產公司倒閉,上萬家設計院關門。
2025年,土木工程、建筑學等成為大學志愿填表最冷門的專業。
張雪峰并不是故意誤導家長。真相是,再厲害的人也不可能預測未來。
我想,不久以后的幾年間里,現在全網志愿專家熱捧的各種專業和路徑,包括且不限于計算機、考公、考編、國企央企……,說不定都將迎來大面積的翻車情況。
等這批高考生畢業之際,就會知道當初追趕熱門,聽信他人的代價有多大了。
人們太容易把別人的聲音當成確定的真相。
所以,千萬要警惕那些言之鑿鑿的“確定”。
我個人認為,擁抱當下,允許變化發生,或許才是普通人最智慧的心態。
落實到人生的選擇上來說,我覺得最好還是遵從自己的內心,去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
時代在不斷變化,今天的冷門可能是明天的熱門,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從擅長做到精通,在一個領域鉆研下去,總比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更容易成功。
對于這個問題, 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