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本文來自一位來訪者@起舞的蝴蝶的投稿,記錄了她的真實經(jīng)歷與心路歷程。我們相信,每一個故事都擁有治愈的力量,他人的經(jīng)驗或許能為我們照亮前行的某一段路。
直到孩子重度抑郁后,我才發(fā)現(xiàn)——我們都病了。只是起初的我,不敢承認。
那些黑暗的時光,孩子反復劃傷手、失眠、拒學。丈夫也抗拒和我說話,經(jīng)常冷暴力。
我開始出現(xiàn)一些身體上的不適,比如頻繁眩暈、胸悶,情緒一點就炸。去醫(yī)院檢查,指標卻一切正常。
我是個母親,卻連自己都快要救不起來了。
那一刻,我終于明白:如果我不先自救,誰來救我的孩子?
心理咨詢,就是我對自己的第一次伸手。
不是脆弱,是勇敢;不是求助,是重生的開始。
![]()
他像一個永遠接納我的容器
第一次選擇咨詢師,我靠的是直覺。
聯(lián)系了心理機構(gòu)老師后,對方發(fā)來幾位咨詢師的資料與照片。其中一位男性咨詢師,神情里有種穩(wěn)重與內(nèi)斂,但氣質(zhì)又溫暖有力、和我有合適的心理距離。
是那種能透過眼睛傳達情感的男人,讓我有一種近乎父親般的安心。
他是一位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詢師,不強干預、不灌雞湯,不逃避情緒。他為我提供的,不是解決方案,而是一個穩(wěn)定的"容器”——讓我終于可以在其中“塌下來”。
最初的咨詢中,我渾身是刺、滿身疲憊:丈夫的冷暴力與與孩子的重度抑郁,讓我度日如年。
特別是在孩子抑郁最嚴重、不斷劃手臂傷害自己,甚至有輕生舉動的那兩年,我們?nèi)殷w會到生不如死是怎樣的內(nèi)心感受!
![]()
每次咨詢,我都帶著滿腔混亂與痛苦奔赴那四十五分鐘。我靠“下周還能見到咨詢師”的念想撐過那幾年。而網(wǎng)絡(luò)視頻的另一端,他也準時出現(xiàn),如七點整的新聞聯(lián)播那樣,準點、安全、不離不棄。
他總是輕聲問我:“你今天還好嗎?還撐得住嗎?”這句看似平常的話,卻讓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我被看見、被在意,不必完美,也值得被溫柔以待。
精神分析強調(diào)關(guān)系的重復模式——我在親密關(guān)系中長期壓抑憤怒、討好求生,這些在咨詢關(guān)系中也被復演出來。
有一次,我講起母親的情緒反復,每次發(fā)瘋都把氣出在我身上。咨詢師卻沒有站在我這邊幫我罵她,而是溫和地說:“她可能病了,需要精神科幫助。”
那一刻我崩潰了,質(zhì)問他為何替我母親說話,嚎啕大哭。可他不回避,也不辯解,只是沉默地陪著我。
那種被“接住”的感覺,是我從未有過的經(jīng)驗——我可以憤怒、崩潰,而不會被攻擊或拋棄。
這就是精神分析里的“移情”與“反移情”:我把對父親的失望、對母親的憤怒投射給他,而他以穩(wěn)定而溫和的回應(yīng),為我建立起新的客體經(jīng)驗,幫我重建了信任感。
那一刻我意識到:原來我可以表達憤怒、傷心,而不會因此被攻擊或拋棄。
![]()
別怕,憤怒不會摧毀一切
這個過程中,我們聊了太多太多。
小到一些“人際小事”。比如打麻將時遇到不守規(guī)矩、情緒強勢的女性——我會極度反感,但從不出聲。表面鎮(zhèn)定,內(nèi)心卻如坐針氈。
咨詢師沒有直接給我“怎么應(yīng)對”這類人的技巧,而是帶我去探索:
“這個情緒來的時候,你的身體有什么感受?”“你最早記得這樣的壓抑,是在哪段關(guān)系中?”
在精神分析的框架下,我們沿著情緒的線索,一步步回溯到我童年的經(jīng)驗——對暴躁親人的恐懼、對沖突的焦慮、對失控的絕望。
以及咨詢師對我情緒的無條件包容。
比如每次咨詢開始,我的狀態(tài)基本都是郁郁寡歡,但又因為事情緊急又棘手,每次差不多都急著要說很多。
有一次例外,視頻一開,我說我今天什么也不想說。咨詢師顯然在關(guān)注我的情緒狀態(tài),沒有說話。沉默,長時間的沉默,伴隨著我的抽泣,因憤怒而蜷曲的五官清晰呈現(xiàn)在咨詢師的面前。
他頓了頓,緩緩說到:“這些日子,我們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孩子身上。我一直看到你有力量的那一面,卻忽視了你也有需要照顧的一面。我對你的關(guān)心......太少了。”
大到成長過程中的創(chuàng)傷事件。
我出生在一個“強母弱父”的家庭結(jié)構(gòu)里,
這種模式在傳統(tǒng)家庭中并不罕見——母親能干強勢、話語權(quán)極高;父親溫和隱忍、被動沉默。
我就在這兩種極端之間長大。母親一年三百多天都在批評父親,除夕也不例外。
家庭里還有幾個兄弟姐妹,個個性格鮮明、從小到大都沖突不斷。大哥和嫂子會因小事大打出手;二哥情緒很不穩(wěn)定,連奶奶的葬禮,也能引發(fā)兄弟姐妹的矛盾。
母親對父親持續(xù)不斷的貶低與指責,讓我從小就對父親產(chǎn)生同情和保護欲,也形成了極端的責任感與敏感性。
手足不間斷的沖突,讓我學會了“看人眼色”、主動退讓;學會了“安慰別人”、壓抑自己。
這一切都教給了我一套生存系統(tǒng):討好、忍讓、壓抑、努力。
我變得極度努力,卻始終不信任幸福。我變得溫柔體貼,卻無法表達憤怒。
我成績好、性格好、人緣好、工作能力好,活得像個無所不能的大人,卻從未真正被當作一個孩子來呵護。
是咨詢師告訴我,這在心理學中,是典型的角色倒錯:孩子成為家庭的“情緒管理者”,在尚未成熟時扮演起照顧者的角色,失去了依賴的資格。
咨詢師還引領(lǐng)我做了意象對話。
在一個夢里,我站在風暴中央,卻發(fā)現(xiàn)自己手中有一把傘;在另一個夢中,我默默看著別人爭執(zhí),而我的嘴巴卻被縫住了。
我們探索著這個畫面,咨詢師以溫和而堅定的方式幫我解讀:
你所有的壓抑,是因為太害怕自己真的憤怒了。而你覺得憤怒會摧毀一切。
那一刻,我泣不成聲。
![]()
![]()
我已走出漫漫長夜
心理咨詢無法讓童年重來,卻可以讓我們不再把痛苦傳給下一代。
精神分析有個詞,叫“家族性強迫性重復”——你若未覺察,過去就會繼續(xù)上演。
在咨詢中,我逐漸打破了這個輪回。
孩子如今早已康復,四年用藥,一年停藥,如今戀愛學習兩不誤,笑容燦爛。
我的婚姻也重建了邊界,我開始允許自己表達憤怒、照顧需求,不再一味討好與犧牲。
對了,我也終于感在人際關(guān)系中表達真實的情緒了。
我在牌桌上第一次輕描淡寫地說:“大家都一樣啦,誰都不提前摸牌。”沒有翻臉、沒有內(nèi)耗,那一刻,我意識到:憤怒,不再是洪水猛獸。
和咨詢師笑著分享這個小小的改變時,他溫柔地說:“你好像現(xiàn)在不太擔心你的憤怒出去會傷到別人。”
“是的。”我輕松而篤定地回應(yīng)。
那一刻,我第一次體會到“我可以保護自己,又不必失去他人”。
這段咨詢室里的心靈奇旅,讓我終于明白——我值得被愛,值得被珍惜,不需要完美,也配擁有幸福。
![]()
從事故到故事的重裝,咨詢師到底起了怎樣的作用?
我想,他的作用不在于直接改變世界,卻改變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
精神分析不是修補情緒的表面,而是讓我深入理解情緒背后的根源——我終于可以用更自由的方式活在他人面前,也更真實地活在自己心里。
如今,我已走出漫漫長夜,換來一個全新的自我。
99%的人都誤解了心理咨詢的真正用法。不是聊聊就好、不是說點情緒發(fā)泄,而是一次精密的心靈解構(gòu)過程。
因此,我們推出這門《真實案例解析與督導》課程,帶你沉浸式走進真實來訪者的咨詢現(xiàn)場,4節(jié)咨詢錄像督導,5位真實來訪者,6節(jié)深度解構(gòu)咨詢細節(jié)過程,10小時+原始對話,涵蓋人際友誼、早年創(chuàng)傷、婚姻關(guān)系、中年失業(yè)危機、親兒育子等議題、由曾奇峰老師領(lǐng)銜督導,付麗娟老師、徐倩老師、張聰老師等有彌聯(lián)合心理師資團主講,逐句拆解與揭示心理咨詢到底是在“做什么”、為什么“這么做”才有效。
如果你是心理從業(yè)者,它能幫你看見專業(yè)判斷背后的臨床邏輯;如果你是來訪者,它能教你如何談、談什么,才不浪費每一次咨詢。懂心理的人都知道:看見一個好的咨詢現(xiàn)場,比上10節(jié)理論課都更有用。
原價699元,現(xiàn)特惠價299元,掃描下方二維碼,為你的專業(yè)感知力打開一扇門。
![]()
![]()
開始預約心理咨詢
![]()
BREAK AWAY
01
02
03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