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青春期孩子,是一場漫長的修行,有風有雨也有晴。
這既是對孩子的一次成長洗禮,也是對家長的心力,耐心,止語和非評判的一場歷練。
01
昨天接娃路上,跟我聊了不少話題,關于學習,成長,運動和生活,聽得我是熱血沸騰。
當時有種感覺,這娃莫不是要起飛和全面卷自己了!
不過我以對娃的了解,此刻他說的一定是真話和心里話,一點沒套路。
但他做不到他說的那些,也是大概率事件,可能會做一點點改變,但要是全當真,恐怕要失望了。
其實也很正常,青春期的娃愛畫餅,畫的時候是出于真心,也的確有這樣的想法。
但理想與現實是有差別的,愿望只需要一時的心動,就能繪出千百幅美圖。
真正行動,將愿望變成落地行動,需要強烈的欲望與克制以及強烈的目標感。
![]()
但大部分青春期孩子的想法,都是停留于思維層面,鮮有落地到行動的。
這也很符合人性的弱點,每個人都想變好,但只有少數人才能吃得了苦,克制了行為以及在即時滿足與延遲滿足中抉擇。
即時滿足符合大部分青春期孩子的特性,延遲滿足的只是一小部分人而已。
當我想明白這個問題時,我就對孩子說到做不到的行為,很坦然,也欣然接納。
接納自家娃只是普娃,也不反駁與質疑孩子是否能做到那些他畫過的大餅。
聽孩子說美好愿景時,跟他一起興奮和期待,當他沒做到時,也不去上綱上線,平常心看待就是。
說到做不到,是青春期孩子的常態化現象。
02
我之前是一個蠻較真的家長,只要孩子說了,我就盯他做。
但凡他立下的flag,我一定會想盡辦法督促他知行合一。
這可能是我個人的習慣,但凡我想到的,我一定會去做,先干了再說。我的執行力和行動力,是超強的。
無意識中,我會把自己的習慣與處事方式,投射給孩子。
可是忽略了孩子跟我不一樣,他沒有我的經歷,也沒有我這么多年的自律與行動力。
對我而言,行動力已經成為一種肌肉記憶,我稱得上是一個非常努力又知行合一的人。
但孩子做不到強有力的行動,這跟他的年齡和時代有關。
現在的孩子,并不能像我那時候一樣能吃苦,他們信奉的是及時享樂,能讓自己快樂就不要痛苦。
而像80后的那些農村出身的孩子,更多是苦怕了,所以要不停的奮斗,不斷的努力來獲取基礎的生活資源與自身的安全感。
現在的孩子物質上并不匱乏,對努力的意義與成功的渴望底層支撐太淺了。
![]()
當我覺察與意識到孩子跟我不一樣,時代與時代也不同時,我就很能理解孩子吃不了苦和說到做不到的常態化現狀。
于是,就理解,接納,允許孩子跟我不一樣,他就是吃不了太多苦,也不需沒苦硬吃。
孩子說了不做,或者做得沒符合我預期,我也不挑剔,指責,評判和埋怨。
偶爾會有失落和無奈,但大部分時候是坦然與平和的。
我這么想,這么做時,跟孩子的關系融洽了很多,他不再對抗我,也不再懟我,內耗也減少了很多。
說話也不刺毛了,見到我就打開話匣子,什么都說,什么都講,學習也談,我還挺滿意目前的親子溝通模式的。
家長對孩子不較真,用正念思維養育,親子關系會更和諧。
03
不評判,止語,允許孩子說到做不到,也是我踐行正念養育踐行的內容。
正念思維與正念養育是我在孩子高一下學期出現厭學與情緒問題,采用的新的養育方式。
踐行一年半下來,感覺還是很受益的,主要的思維轉念在于:
當孩子說到做不到時,不符合我預期時,后退一步看到孩子也是想進步的,只是一時還無法達到,但有積極進取的想法就值得肯定;
![]()
孩子跟我敞開心扉時,說明他信任我,而我要做的不是做他的導師給他上課或給他建議,只是傾聽,或者在他需要我給建議時,給個大方向的建議;
放手和信任孩子,鼓勵孩子自主決定和自我負責,我不再是那個替孩子遮風擋雨的人,把人生的掌舵權交還給孩子;
孩子越來越坦然,快樂平和,對學習的內驅力也比較強,我只需要坐在路邊鼓掌,靜待花開。
養育孩子時后退一步,課題分離,堅決不插手孩子的課題,除非他請求我介入他的課題。
接住孩子的情緒,理解孩子的需求,置身事外孩子獨立能做和不需要父母介入的事情,養育青春期孩子的路,就會順暢和絲滑很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