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旅途中,總有一些瞬間像閃電般擊中我們,撕開蒙在雙眼上的紗幕,讓我們重新審視世界。那一刻,我們從舒適的認知牢籠中蘇醒,迎來一種全新的覺悟。對我來說,這樣的時刻發生在2016年的美國大選,那場選舉不僅僅改變了美國的命運,也徹底顛覆了我的世界觀。從那天起,我開始了從“希拉里粉絲”到“川粉”的轉變之旅,這個過程充滿了無奈和挑戰,但最終讓我慶幸自己能夠徹底覺醒,正確認知世界。
![]()
回想2016年之前,我對美國政治的了解幾乎完全來源于主流媒體和周遭的環境。那時,我接收到的信息幾乎一邊倒:希拉里·克林頓被塑造成一個優雅、睿智的女性領袖,而川普則被描繪成一個粗魯、危險的“局外人”。就拿我學習英語的經歷來說吧,國內的英語老師居然也會拿奧巴馬的演講作為范例,贊嘆他的文字多么優雅流暢,句子結構精妙絕倫。相比之下,他們對川普的評價總是嗤之以鼻,說他的語句多么糟糕,全是短句,缺乏深度和修養。現在想起來,我相信他們也是和我一樣,并不是專業搞政治的,只是他們的認知也是被環境所左右。但是不管怎樣,英語老師的這種說法讓我不由自主地偏向希拉里一方。我練習聽力時,也更愿意選擇她的演講錄音,認為她的發音字正腔圓,發音準確。我甚至還特意買了希拉里出的書,沉浸在她的人生故事中,視她為精英人士。而媒體的報道讓我堅信,川普就是一個“愚蠢的人”,他的當選將帶來災難。
大選那天,我正好身在非洲。那是一個炎熱的夜晚,我本該早早入睡,卻因為時差和內心的激動而決定熬夜守著直播。結果發現,選情和我的想象完全不一樣,川普似乎始終處于領先位置;不僅如此,我記得那一天川普每拿下一個州就發一個推說感謝那個州,而每看見一次他發的推,我的心就沉一下,當最終結果宣布川普勝出時,我幾乎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希拉里怎么會輸?美國人民難道真的選了一個“魔鬼”當總統嗎?那一刻,我感到震驚、憤怒,甚至有些絕望。媒體不是說過希拉里勝券在握嗎?為什么現實與我預期的如此背離?這不只是選舉的失敗,更像是對我的認知體系的一次猛烈沖擊。
![]()
從那天起,我開始主動去了解川普,不再滿足于媒體的二手信息。我去直接聽他的演講,觀看他的采訪,這在之前是無法想象的,因為我被媒體灌輸的思想意識認為,只有傻瓜才會聽川普的演講。我也更多地關注他的政策主張,漸漸地,我發現之前的認知被扭曲得有多嚴重。那些所謂的主流媒體的報道往往帶有強烈的偏見,他們吹毛求疵,無中生有,造謠抹黑,顛倒黑白,故意忽略川普的直率和對普通民眾的訴求。他那些“短句”其實是接地氣的表達方式,能直擊人心,而不是空洞的修辭。希拉里的優雅背后,不過是所謂的精英階層的包裝而已,或許隱藏著更多政治權謀,而川普則代表著一種反建制的力量,挑戰著華盛頓的精英階層。我開始反思:為什么媒體要如此妖魔化他?是利益驅使,還是意識形態的沖突?這個過程像是一場自我教育,我從一個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一個主動思考者。
然而,成為“川粉”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它充滿了許多無奈的時刻。這些經歷讓我深刻感受到左派極端主義的洗腦多么厲害,以及社會中根深蒂固的偏見。就拿COVID-19期間的一件事來說吧,那時我不愿打疫苗,便去找我的家庭醫生,希望他能開一種藥給我。沒想到,他一聽就炸了毛,當場開門要趕我出去,一邊還大聲說:“你相信川普就去找他好了!”要知道,這在西方國家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家庭醫生怎么可能如此對待自己的病人?他們本該是中立、專業地提供醫療建議,卻因為政治立場而情緒失控;而且我根本沒有提川普的名字,只說了那個藥名。這讓我意識到,媒體和主流敘事的影響已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甚至醫療領域也不例外。
還有一件事來自一個教會。那是一個小眾的基督教團體,算是基督教的一個分支,他們自己號稱是最原汁原味的基督教。一個傳教士總是熱情地邀約我入會,我們聊得還算投機。后來,在一次交談提起川普,沒想到他聽到我支持川普后的表情是一臉鄙夷地看著我,就像在看一個傻瓜。那種眼神讓我震驚:一個以愛和包容為教義的宗教團體,怎么會對一個政治觀點持有者如此排斥?這不僅僅是個人偏見,更是整個社會被左派意識形態洗腦的縮影。這些無奈的時刻讓我更加堅定地支持保守主義,我認識到保守主義并不等于落后守舊,而是對傳統價值和常識的守護。相反,那些聽起來高大上的概念,如環保主義、全球化等,并不真正代表先進,它們往往被用來掩蓋更深層的議程,而忽略了實際對普通人的影響。
![]()
如今,幾年過去了,我越來越認同川普的政策,成為MAGA運動的支持者,就在查理·柯克遇刺后,我也隨著很多人的做法,在自己的X媒體上把自己的網名加上了MAGA。我欣賞川普敢于直言不諱的風格,以及他對保守主義的堅持。不客氣地說,我甚至支持加拿大加入美國,成為第51州的想法。雖然我作為加拿大的移民,感謝加拿大政府的移民政策能夠讓我心想事成地來到一個民主國家生活,但是加拿大現任左翼政府的做法已經大大偏離了正確的方向。成為第51州的可能性或許聽起來激進,作為加拿大人乍一聽可能還有些抵觸,但在我看來,這能帶來更大的經濟整合和文化融合,造福北美大陸的人們。這個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源于那場選舉的“覺醒”。它教會我,不要盲信媒體的敘事,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頭腦去想。
認知覺醒的時刻,往往伴隨著痛苦和困惑,但它也帶來自由和成長。2016年的那場選舉,不是結束,而是我人生新篇章的開始。從那時起,我學會了質疑,學會了獨立思考。這,或許就是覺醒的真正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